王翠玲
3568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有什么特点
发布时间:2024-10-24
浏览:1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血流中断,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心电图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特点通常包括:
持续性ST段抬高:心电图上对应于梗死区域的导联(通常为III、aVR、aVL、V1-V5中的一或几个)会出现ST段(从P波结束到T波开始的斜线)水平或上斜型抬高。
T波倒置或双向:梗死区域对应导联的T波会呈现深倒置,有时还会出现双相(倒置后再恢复正常)。
Q波形成(在急性ST段抬高后可能发生):如果心肌坏死足够广泛,受损的心肌细胞不再收缩,心肌内会有电活动的中断,形成Q波,表现为该导联的异常宽而深的负向振幅。
ST段恢复后异常图形:在梗死后数小时到数天,可能会出现称为”演变型”或”演变图”的心电图变化,如T波逐渐平坦、双向或再倒置。
半幅或全程R波振幅降低:可能表现为QT间期延长和U波。
请注意,这些心电图特征并非所有心肌梗死患者都会出现,表现形式会因人而异,且心电图改变的出现时间可能与实际梗死事件发生的时间不完全一致。在实际临床中,心电图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血液生化检查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