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孙正
3598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大肠癌的发病机制是怎样的
大肠癌的发病机制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24-10-29
浏览:3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大肠癌是一种起源于大肠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多个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

  1. 遗传因素:约5-10%的大肠癌患者具有遗传性,通常是由于一些家族性遗传性大肠癌综合征,如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这些疾病与突变的基因如APC(腺瘤性息肉病相关基因)、MLH1(肠修复基因)、PMS2、MSH2、MSH6等有关。

  2.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如空气污染、某些农药和化学物质、吸烟和过量饮酒等也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3. 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不足也是重要因素。过多摄入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缺乏膳食纤维,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以及缺乏运动导致肠道菌群失衡,都会增加结肠和直肠癌的风险。

  4. 免疫系统和炎症:长期炎症可导致肠道细胞的持续损伤和修复,增加癌变风险。肠道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癌变风险较高。

  5. 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在易感个体中,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基因突变累积,从而引发癌症。

总的来说,大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包括基因突变、细胞增殖异常、凋亡调控失常和微环境改变等。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大肠癌。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大肠癌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大肠癌一般指结直肠癌,是指结直肠正常组织在致癌物的刺激下基因调控异常,正常黏膜发生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是消化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在人体消化道肿瘤中比较常见。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有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如高脂饮食,刺激肠道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致癌物;高纤维素饮食有助于肠内容物的传递和排除出,降低肠内致癌物质对肠道的刺激,低纤维素饮食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升高。早期结直肠癌症状不明显,一般容易被忽视。随着肿瘤的进展,直肠癌可出现直肠刺激症状,可表现为腹泻、里急后重、便不尽感,随着肿瘤体积变大和浸润深度加重,症状也会越严重;肿瘤表面破溃后,可有便血症状,肿瘤明显增大堵塞肠腔时,导致梗阻症状,出现腹痛、腹胀、大便变细或排便困难。结肠癌的症状与肿瘤部位关系密切:右半结肠症状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贫血、乏力、食欲减退、消瘦、消化不良、发热等症状,偶有腹部隐痛;左半结肠主要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有时可有便血症状,晚期进行性便秘、排便困难,更容易出现肠梗阻。结直肠癌的进展包括局部浸润生长,也可沿淋巴结或血液转移到远处组织脏器,最常见的转移脏器是肝脏,其次就是肺,
刘爱华
发布时间: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