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目前,对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定义存在不同版本。2003年亚太地区胃食管反流疾病会议(APCCG)将有黏膜破损的GERD定义为:由胃食管反流引起,食管黏膜出现任何长度的破损;无黏膜破损的GERD定义为:胃食管反流导致出现典型症状,包括胃灼热和反酸以及胸痛和食管外表现(咳嗽、哮喘、声音嘶哑等),但内镜下没有食管黏膜破损的迹象。
欧洲Genval工作组认为,GERD患者应包括因胃食管反流而可能面临出现临床并发症风险的患者,以及出现与反流有关的症状,伴或不伴有明显临床损伤的患者。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涵盖多个方面。
### 临床诊断
**症状理解:**
APCCG认为,除非证实有其他疾病可能,当出现以胃灼热和(或)反酸为主的症状时,首先应考虑GERD的诊断。在亚洲地区,由于对胃灼热和反酸的含义理解不足,需要进行详细的症状描述。对于有胃灼热症状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后疗效显著可以支持GERD的诊断。在亚洲地区,胃灼热也可能是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症状。此外,GERD患者还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内镜检查:**
内镜在GERD诊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诊断有黏膜破损的GERD方面。内镜检查被认为是诊断有黏膜破损的GERD的“金标准”。通过内镜检查可以确定食管糜烂、溃疡、狭窄、Barrett上皮和食管癌的存在,并排除其他上消化道疾病的可能性。对于有并发症的GERD患者,内镜还能提供镜下诊断和治疗。然而,目前尚无诊断无黏膜破损GERD的“金标准”。
**组织病理学检查:**
GERD的组织学异常包括一系列提示上皮损害和修复的特征。这些改变虽然不具有特异性,但足以表现出GERD的特征。组织学检查可以确定是否存在Barrett上皮、食管发育异常以及食管癌。目前,尚无诊断无黏膜破损GERD的病理标准。
**24小时pH监测:**
24小时pH监测可用于评估GERD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并可将NERD患者分为不同亚型。不同亚型之间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各异。
### 临床分型
近期的研究表明,GERD并非一种渐进性疾病,NERD患者的症状程度、发生频率以及生活质量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相似。尽管NERD和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相似,但NERD患者对PPI治疗的效果却较低。研究还指出,很少有NERD患者的自然病程会发展为反流性食管炎或Barrett食管,大多数NERD患者将保持NERD的状态。这些研究者认为,从发病机制、治疗效果以及潜在并发症诊断等方面,NERD、反流性食管炎以及Barrett食管都是GERD自然病程中完全不同的三种疾病。
*作者简介:*
张澍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任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主任,同时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国医刊》等杂志编委,国际著名杂志GastroenterolHapatol特约审稿人。专业特长侧重于消化内镜介入(微创)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