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近年来,随着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上升,公众对该疾病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那么,究竟什么是手足口病?它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带来了哪些危害?又应该采取怎样的预防措施呢?
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一、手足口病概述
手足口病,又称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该病的病原为多种肠道病毒。
二、易感人群
人类普遍对肠道病毒具有易感性,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都可能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尽管这方面的持续时间尚不明确。不同型号的病毒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现象。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
三、传播途径
1. 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可导致感染。
2.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能引起感染。
3.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导致感染。
四、病症表现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EV71后,通常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部分病人在早期可能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患儿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在口腔粘膜形成疱疹。有的患儿虽无发热,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得以恢复。
五、预防措施
采取“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预防措施。春夏季节是肠道病毒感染易发生的时段,因此要注重环境、食品和个人卫生。避免饮用未经煮沸的水,不食用生冷食物,饭前便后要勤洗手,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将婴幼儿带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哺乳母亲应勤洗澡、勤换衣服,并在喂奶前清洗奶头。
六、建议
如果婴幼儿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诊于正规医院,以便得到有效治疗,防止病情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