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研究表明,经常嚼食槟榔会显著增加口腔黏膜病变的风险,并提高口腔癌的发病率。一篇2011年发表在《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的文章,作者翦新春和张彦指出,在槟榔风行的国家和地区,口腔癌的患病率名列前茅。
印度是全球槟榔消耗最多的国家,一项涵盖孟买的大规模调查显示,有33.0%的人嚼食不同品牌的槟榔。因此,印度的口腔癌发病率位居全球首位。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接近60%的居民嚼食槟榔,该国口腔癌的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二。所罗门群岛口腔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三,而当地居民也有较高的槟榔嚼食比例。台湾口腔癌的患病率也很高,在每10万男性居民中,有27.4例口腔癌患者。
研究人员对152位槟榔嚼食者和137位不嚼食槟榔者进行分析发现,84.4%的槟榔嚼食者患有口腔黏膜病变,远高于不嚼食槟榔者的37.2%。另一项研究显示,66%的槟榔嚼食者口腔黏膜出现病变,而不嚼食槟榔者仅有1.5%出现此类病变,其中超过20%的槟榔嚼食者的口腔黏膜病变为癌前病变。
文章还指出,槟榔果的致癌性已经被多项试验研究证实。槟榔果含有5%到40%的多酚和几种生物碱,包括槟榔碱、槟榔次碱、四氢盐酸和四氢烟酸甲酯。槟榔碱是槟榔中含量最高的生物碱之一,约占槟榔净重的1%,且具有遗传毒性。
2011年8月,《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槟榔碱诱导上皮细胞凋亡》的文章,指出槟榔碱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和致畸变能力,能够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除口腔癌外,台湾的相关研究显示,槟榔还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明显相关,但与胃癌、肝癌、膀胱癌、子宫颈癌等的关联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在槟榔嚼食盛行的中国台湾地区,当地主管部门早已开始宣传槟榔对健康的危害,甚至设立了长达4小时的免费戒槟班课程,主要针对高槟榔嚼食率的群体。除了宣传槟榔的危害性外,还通过自我成长团体的方式教授学员各种生活技能,以帮助高槟榔嚼食率的人群戒除或减少槟榔的食用。
此外,据报道,在槟榔流行的印度,商业化生产的槟榔果已被要求贴上醒目的警告标签,类似于“吸烟有害健康”的提示。在美国,自1976年起已严禁槟榔果在各州之间的运输;而在加拿大,槟榔产品的销售直接被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