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薇
3589
所有文章
1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同性恋到底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发布时间:2024-08-08
浏览:3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中国古代对同性恋的看法在传统文献中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总体而言,这些观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认为同性恋是天生的,另一类认为是后天环境导致的。
在第一类观点中,一些文献将同性恋的发生归因于个体的天生本性。举例来说,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到了一个叫“春江公子”的人,他貌似是个妇人,已婚却与妻子关系不睦,喜欢与男性青少年交往并共同入眠。在一首诗中,袁枚写道:“人各有性情,树各有枝叶,与为无盐夫,宁做子都妾。” 这表达了人的性格是多样的,就像树木的枝叶各不相同一样。春江公子选择与漂亮的男性相伴,将同性恋的原因归结为个体的天生本性。
而在第二类观点中,一些文献认为同性恋是后天环境的产物。比如,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到:“凡女子淫佚,发乎情欲之自然,娈童则本无是心,皆幼而受绐,或势劫利饵耳。” 这表示女性的淫荡是由于性欲的自然发展,而年幼的娈童之所以存在这种情感,可能是由于早期受到了不当的影响或压力。
近几十年来,国外对同性恋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有人怀疑同性恋者的行为是否与雄性激素分泌不足有关,但实际测量结果却各不相同。一些研究强调基因遗传在同性恋发生上的重要性,而其他研究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总的来说,同性恋的成因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生物学、环境和个体经历等。在对待这一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观点和研究结果,以形成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