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胃病实际上是多种疾病的总称,它们共享一些相似的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和呕吐等。在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胃溃疡、胃炎、胃息肉、肠上皮化生和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等。其中,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一些慢性胃病目前已被确认为癌前期病变。
胃溃疡可能发生癌变,其癌变率约为5%。癌变的原因是由于慢性溃疡边缘的黏膜受到破坏,机体对其进行反复修复。
胃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胃窦炎和胃体炎,根据病变程度可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在众多胃炎中,萎缩性胃炎有可能演变成胃癌,尽管这种演变是相对少见的,而且通常发生在严重的病例中。一般而言,从浅表性胃炎进展到萎缩性胃炎,再进展到癌症,通常需要10-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胃息肉分为有蒂和无蒂两种,其中无蒂息肉较易发生癌变(高于有蒂息肉2.5倍)。息肉体积越大,癌变率越高,特别是直径大于3厘米的息肉,其癌变率可增加到70%。发现胃息肉后,可以通过纤维胃镜进行摘除。
肠上皮化生是指在一个器官中出现另一个组织的结构和细胞,这种现象称为“化生”。在胃黏膜上发现肠腺上皮即为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分为小肠型和大肠型两种,其中大肠型与胃癌的关系密切。对于中老年人出现大肠型肠上皮化生且伴有重度典型增生的情况,如果内科治疗效果不显著,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一旦发现可疑的癌变,应该及早采取手术措施。
胃黏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的关系较为密切,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轻度情况通常不需要特别处理,中度情况需要定期复查,而重度情况已经疑似癌变,需要密切观察。如果怀疑癌变或无法排除癌变,或者病理检查与癌症难以鉴别时,宜采取胃大部分切除的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尽管这些胃病存在癌变的可能性,但并非是必然趋势和结果。积极治疗和定期检查可以防患于未然,不必过于焦虑和紧张,这对病体康复是不利的。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漠视病情的发展。
胃癌与胃病有相似的症状。早期胃癌的表现类似于溃疡病或胃炎,如反酸、恶心、厌食、体重下降和贫血等。在生活中,当出现类似症状时,人们往往会自认为是胃病,进行自我治疗,但这种盲目的做法往往掩盖了疾病的真实症状,延误了病情。最终,这类患者在确诊为胃癌时,往往已是晚期的情况。
对于出现胃疼、胃区不适或消化道不适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胃镜、钡透、CT、彩超及脱落细胞、大便潜血等实验室检查,搞清楚病因。即使确诊为胃病,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虽然许多胃疼是一般性胃炎,但最终发展成胃癌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对于有胃病家族史、反复出现胃痛症状的人,应提高警惕。而那些生活无规律、工作紧张、长期摄入腌制品或发霉食物的人,更应及时进行体检,进行排查。
总体而言,以上介绍的是胃癌的早期信号。一旦发现这些信号,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