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1. 激素测定:
由于不同功能腺瘤分泌不同的垂体激素,垂体激素的分泌情况各异,详细信息请参考相关章节。在评估腺垂体内分泌功能检查结果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① 腺垂体激素呈脉冲式分泌和释放;
② 影响腺垂体激素分泌的因素较多(尤其是PRL),包括抽取血标本的时间、进食与否、应激、睡眠状态、年龄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影响等;
③ 怀疑某一垂体激素分泌异常时,应同时全面检测其他腺垂体激素,必要时考虑动态试验,如节律试验、激素的兴奋和抑制试验,以协助诊断。同时,需注意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必须结合才能作出正确诊断,两者具有同等重要性;
④ 解释某个腺垂体激素水平变化时,需考虑有无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相应的临床症状。必须将其作为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中的一个环节进行整体分析;
⑤ 由于腺垂体激素正常值范围在各实验室因检测方法不同等原因而不完全一致,因此结果的解释应依据实验室提供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⑥ 血循环中腺垂体激素组分的不均一性可能导致免疫活性和生物活性不一致,从而导致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表现不符;
⑦ 激素值与腺瘤的大小及临床症状未必平行,这取决于病程的长短、激素的类型、瘤体的结构变化(如退行性变和囊性变)以及其他影响激素活性的物质等。
2. 影像学检查:
(1) MRI:首选MRI进行垂体瘤的影像学检查,因其敏感性较高,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MRI可以区分视交叉和蝶鞍隔膜,清楚显示脑血管、垂体肿瘤是否侵犯海绵窦和蝶窦、垂体柄是否受压等情况。相比CT检查,MRI更容易发现小的病变。MRI检查的缺点是不能显示鞍底骨质破坏和软组织钙化影。正常垂体组织在MRI中垂体微腺瘤在T1加权像表现为一圆形低密度信号影,而在T2加权像则为高密度信号影。大腺瘤常与正常腺组织的密度信号相近,其内多含有出血灶或囊肿。MRI常用Gd-DTPA(钆-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作增强显影检查,最好做动态增强扫描,能提高垂体瘤的检出率。
(2) CT:常规5mm分层的CT扫描主要用于发现较大的垂体占位病变。在增强扫描检查时,高分辨率多薄层(1.5mm)冠状位重建CT可发现较小的垂体瘤。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垂体后叶可不呈高密度影。下丘脑漏斗位于视交叉后面。
(3) X线平片:较大的病变时,平片可见蝶鞍扩大、各个直径增大、鞍壁变薄、鞍底下移、鞍背骨质破坏,前后床突变细使鞍口扩大。侧位片可见双鞍底。
(4)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应用于鞍区疾病,包括正电子断层扫描(PET)、111铟-二乙烯三戊乙酸-奥曲肽(111In-DTPA-octreotide)扫描以及123碘-酪氨酸-奥曲肽(123I-Tyr-octreotide)扫描,已开始用于临床垂体瘤的诊断。
3. 其他检查:
垂体瘤的特殊检查主要为眼科检查,包括视野检查、视力检查和眼球活动度检查。肿瘤压迫视交叉或视束、视神经可导致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垂体肿瘤侵犯两侧海绵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