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肝血管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其中黑白B超是一种常用的诊断工具。在黑白B超图像上,肝血管瘤通常呈现为实质性增强的光团,有时可观察到内部的管道结构。尽管肝血管瘤内充满血液,但其血流速度较慢,因此在彩色超声中很少显示动脉频谱,与原发性肝癌的表现相反。通常情况下,对于肝血管瘤患者,不常规进行彩色超声检查,但在不典型病例下,可以考虑结合彩色超声进行鉴别诊断,特别是与恶性肿瘤进行区分。
在特殊情况下或对需要手术的患者,肝脏CT扫描是必要的。单纯平扫图像是不足够的,应该进行注射造影剂的增强CT扫描。肝血管瘤在增强CT扫描上呈现出特征性的表现:在静脉相中,造影剂成团集中在肝血管瘤的周围,并从肿瘤外围向中心聚集。总体而言,与B超相比,CT扫描在全面、直观和客观方面都具有更大的优势,无论是在病变的定位还是定性方面都能提供清晰的信息,有助于外科医生设计手术方案和提高手术安全性。
此外,磁共振(MRI)和同位素血池显像也可用于确诊血管瘤,但由于价格昂贵或敏感性较低,通常不作为血管瘤的常规检查手段。MRI上血管瘤呈现出典型的“亮灯征”,因此在肝血管瘤呈现不典型或与原发性肝癌难以区分时,可以考虑进行MRI检查。同位素血池显像显示,血管瘤在动脉相呈低灌注,静脉相逐渐出现放射性聚积,具有几乎100%的特异性,但缺点是对小肝血管瘤的敏感性较低,不易被发现和诊断。
血液检查无法直接诊断血管瘤,但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有助于与原发性肝癌进行区分。通过综合病史、B超、彩超和CT等检查手段,典型肝癌的诊断相对较为简便。然而,存在一些无肝病背景、无明显肝癌临床症状的肝癌病例,其影像学特征与肝血管瘤相似,被称为“肝血管瘤型肝癌”。这些情况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
为避免将肝癌误诊为肝血管瘤,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单一检查方法可能导致片面的结果。通常,血清学检查和黑白超声已足以确诊肝癌和肝血管瘤。血清学检查主要包括转氨酶(ALT)和甲胎蛋白(AFP)的检测。60%~70%的肝癌患者AFP呈阳性(>20μg/L)。ALT的检测有助于排除非肝癌原因导致的AFP升高。B超检查主要用于明确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以及是否存在肝硬化(有肝硬化者支持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这两项检查基本可以区分肝血管瘤和肝癌,但在必要时可进行彩色超声和CT扫描等补充检查。最好选择专业的医院或专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晚期肝癌的预后极差,一旦将其误诊为肝血管瘤而推迟治疗,后果不堪设想。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可以通过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帮助避免误诊。在临床实践中,肝血管瘤伴发肝癌的情况并不罕见,因此不能仅仅满足于肝血管瘤的诊断,而是需要仔细全面地进行影像学检查,有时甚至需要进行CT扫描以确保准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