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急性胃炎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症,病变程度严重时可波及粘膜下层和肌层,甚至深达浆膜层。根据病因和病理变化的不同,临床上将其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等类型。急性单纯性胃炎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而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急性化脓性胃炎已经相对罕见。
下面介绍几种急性胃炎的类型:
(1) 急性单纯性胃炎
急性单纯性胃炎的病因可以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等。其胃粘膜病变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表面可能覆盖有白色或黄色渗出物,同时伴有点状出血和轻度糜烂。病程较短,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感染导致的病例可能伴随急性肠炎,表现为腹泻、脐周疼痛,严重者可有发热、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治疗原则包括清除病因、对症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2) 急性糜烂性胃炎
急性糜烂性胃炎以多发性糜烂为特征,常伴有出血。常见病因包括口服药物(如水杨酸盐制剂、保素松、消炎痛、利血平、糖皮质激素等)、酗酒以及危重疾病的应激状态。临床表现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但出血量一般不大,常为间歇性,可以自行停止。治疗原则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清除致病因素,并进行相应的制酸和止血处理。对于大量出血的情况,应及时输血、输液,积极补充血容量。
(3) 急性腐蚀性胃炎
急性腐蚀性胃炎是由于吞服强碱、强酸或其他腐蚀剂引起的胃粘膜损伤。轻者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糜烂,重者可导致急性溃疡、胃壁坏死甚至穿孔。患者在吞服腐蚀剂后会出现口腔、咽喉烧灼感、窒息感、舌水肿、流涎、咽下困难,伴随胸骨后和上腹部剧痛,可能伴有持续呃逆、呕吐、咳嗽,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呕吐物呈血性,甚至导致虚脱、休克,并发食管、胃穿孔引起纵隔炎、腹膜炎。这是一种严重的内科急症,需要及早积极抢救,监测生命指征,使用解毒剂,进行营养支持并采取抗生素预防感染。
(4) 急性化脓性胃炎
急性化脓性胃炎是由胃壁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病变,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其次为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和大肠杆菌。可能的诱因包括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胃溃疡、胃息肉摘除以及胃手术。病程急骤,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偶尔伴有脓性呕吐物。确诊后应立即进行手术,大剂量抗生素用于感染控制,同时纠正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