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李红冬
3646
所有文章
9
查看次数
2
昨日次数
知识库 子宫内膜癌诊断方式
子宫内膜癌诊断方式
发布时间:2024-06-21
浏览:6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临床医生通常要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内膜癌的确诊主要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1. **病史和临床表现:**

针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围绝经期异常出血或排液的患者,首要排除内膜癌和宫颈癌,然后再考虑良性疾病的处理。特别需要重视以下高危因素的患者:

- 伴随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的患者

- 多囊卵巢综合症、不育、绝经延迟的患者

- 长期使用雌激素、他莫西芬或有其他雌激素升高的疾病史

- 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家族史

2. **诊断有关的检查包括:**

(1) **B超检查:**

B超检查能够提供关于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有无回声不均或宫腔内赘生物、肌层浸润程度等信息,其诊断符合率达80%以上。由于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肥胖者较多,因此经阴道超声相较于经腹部超声更具优势。B超检查方便无创,成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最常规方法,也是初步筛查的手段。

(2) **分段诊刮:**

分段诊刮是确诊子宫内膜癌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方法。通过该检查不仅能明确是否为癌症,还能判断子宫内膜癌是否累及宫颈管,同时鉴别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腺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对于围绝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的患者,分段诊刮还能够起到止血的作用。分段诊刮的标本需要分别标记送病理学检查,以明确或排除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3) **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及宫颈管是否存在癌灶,包括癌灶的部位、大小、病变范围,以及宫颈管是否受累等。通过直视下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有助于发现较小或较早期的病变,减少对子宫内膜癌的漏诊率。虽然宫腔镜检查和分段诊刮都可能引发出血、感染、子宫穿孔等并发症,但宫腔镜检查的准确率接近100%。尽管宫腔镜检查有一定风险,但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宫腔镜检查不会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4) **细胞学检查:**

通过宫腔刷、宫腔吸引涂片等方式获取子宫内膜标本进行细胞学检查,尽管能够诊断子宫内膜癌,但其阳性率较低,不建议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5) **核磁共振成像(MRI):**

MRI能够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病灶大小、范围、肌层浸润情况以及盆腔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等,从而较准确地评估肿瘤的分期。相较于CT,MRI在软组织分辨率上稍高,因此在具备条件的医院中,更推荐使用MRI进行术前评估。

(6) **肿瘤标志物CA125:**

在早期内膜癌患者中,一般情况下CA125不升高。然而,如果有子宫外转移,CA125水平可能显著升高,可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监测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