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源
3587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胃息肉的原因 是什么引起的
发布时间:2024-07-22
浏览:10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一)发病原因
目前关于胃息肉的发病原因尚无确切结论。胃息肉是一种在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腔形成的凸起病变。
(二)发病机制
一般来说,胃息肉多发生于胃窦,少数情况下也可见于胃体上部、贲门和胃底。从病理学角度分析,胃息肉主要分为两类: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1.增生性息肉:这种类型的息肉约占所有胃息肉的75%~90%,它是由于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结构,而非真正的肿瘤。这些息肉通常较小,直径一般小于1.5cm,呈圆形或橄榄形,可能有蒂也可能无蒂,表面光滑,有时可出现糜烂。在组织学上,可以观察到胃小凹上皮的增生和固有层腺体的增生,上皮分化良好,核分裂很少见,固有层有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息肉伴有肠化生。尽管极少数增生性息肉可能发生异型增生或腺瘤性变异导致恶性转变,但其癌变率通常不超过1%~2%。
2.腺瘤性息肉:这类息肉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肿瘤,大约占所有胃息肉的10%~25%。它们通常体积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数无蒂,表面光滑,有时呈扁平状、条状或分叶状。在组织学上,主要由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体增生形成。上皮分化程度较低,核分裂象较多,可分为管状、绒毛状及混合型腺瘤,常伴有明显的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这类息肉的间质是疏松的结缔组织,有一些淋巴细胞浸润。与增生性息肉不同的是,这种类型的息肉并未导致黏膜肌层的显著增生,肌纤维也没有分散现象。这类息肉的癌变率较高,可达30%~58.3%,特别是当瘤体直径大于2cm、为绒毛状腺瘤、或伴有异型增生Ⅲ度时,其恶变率更高。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