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刘晓副
3456
所有文章
5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9-08
浏览:6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小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发病机制:

1. 感染性腹泻:包括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腺病毒等)、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寄生虫感染(如蛔虫、疟原虫等)。感染性腹泻通常是由于病原体入侵肠道,引起肠道炎症和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2. 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包括消化酶缺乏、吸收不良、胃肠动力障碍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肠道不能正常消化和吸收食物,从而引起腹泻。

3. 食物过敏:某些食物(如牛奶、小麦、大豆等)可能引起小儿的过敏反应,导致腹泻。

4. 消化系统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和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腹泻。

5. 药物和药物滥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泻药等)可能引起小儿腹泻。此外,药物滥用也可能导致腹泻。

6. 遗传和代谢障碍:某些遗传和代谢障碍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导致腹泻。

小儿腹泻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因具体的发病机制而异。因此,在诊断小儿腹泻时,了解具体的发病机制和病因非常重要,以便采取适当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小儿乳糜泻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儿童乳糜泻又称儿童特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或小儿稀饭腹泻,是指遗传易感性。食用一些富含脂蛋白的食物,如大麦、小麦、黑麦等。导致主要涉及小肠并可涉及整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或表现出疱疹性皮炎、骨质疏松、发育迟缓、贫血等消化道外症状。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遗传关系导致肠黏膜中缺乏谷蛋白水解酶,此外还有遗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和对谷蛋白的过敏反应。其次,儿童摄入谷朊粉抗原后,与肠黏膜细胞内的抗体发生反应,引起黏膜病变。
徐艳娟
发布时间:2023-02-14
 
小儿再发性腹痛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小儿反复腹痛是学龄儿童常见的症状。首先,它的特点是反复发作。其反复腹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类,其致病因素也与这些原因有关:一是有症状的,即由肠外炎症引起的,如急性扁桃体炎、部分E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感染等。还有的是大叶性肺炎,由于炎症的刺激,引起一些局部的肠道反应和疼痛;第二,一种是器质性病变,即肠道组织的器质性病变。常见的是肠梗阻因肠组织供血不足和坏死缺血而引起疼痛。还有的是急性阑尾炎,局部化脓性炎症,引起疼痛;此外,一些细菌性肠炎,肠壁细胞的侵蚀,也会引起疼痛;剩下两个群体,一个是功能性的,一个是精神性的。它们不伴有实质性的肠道损伤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炎症损伤。功能性腹痛,主要是消化不良,是食物在肠道内发酵引起局部环境变化,引起疼痛。精神因素是紧张和过敏引起的肠道反应性增加和疼痛。所以每一种的发病机制是不同的,但最终都会导致疼痛。
孙冉
发布时间:202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