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近年来,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成为国内外医学研究的焦点。随着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该领域取得了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显著进展。然而,尽管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功能恢复仍然不理想,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以下是对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基础研究进展的简要介绍。
1.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解剖生理变化**
1.1 **神经元胞体和神经纤维近端的变化:**
- 周围神经损伤通常涉及神经纤维的损伤,尤其是轴突受损。
- 损伤近端的神经纤维表现出增强的代谢和增殖,产生神经生长因子以维持胞体生存。
- 损伤部位距离胞体的远近直接影响胞体和轴突的反应。
- 实验证明不同损伤部位对胞体死亡和轴突反应产生不同影响。
1.2 **神经纤维远端的变化:**
- Waller变性是神经损伤后远端发生的主要病理解剖改变,包括轴突退变和雪旺细胞增殖形成Bungner带。
- Bungner带提供了通道,促使再生的轴突芽向远端生长。
2. **周围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
- 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主要通过外科手术进行。神经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周围神经的解剖学研究。
2.1 **神经功能束的鉴别:**
- 出现神经束膜缝合法,提出了运动束与感觉束的新问题。
- 改良神经组织染色法以快速鉴别神经功能束。
2.2 **神经束在神经干内的排列定位研究:**
- 采用精细解剖分离法对四肢主要神经干进行定位研究,提供了神经修复手术的形态学依据。
3. **神经损伤后的胞体保护**
3.1 **神经损伤对胞体的影响:**
- 神经损伤后,神经元胞体可能经历退变、死亡或短期退变后恢复正常。
- 胞体存活受损伤部位与胞体距离、生物体年龄等因素影响。
3.2 **神经损伤后对胞体的保护方法:**
- 实验研究注重神经因子对神经元的营养活性,神经生长因子等显示对胞体具有保护作用。
4. **神经损伤后的修复**
4.1 **神经修复的作用:**
- 神经损伤后近端出芽再生,远端形成Bungner带,通过神经修复术为再生芽提供通道。
4.2 **神经修复的方法:**
- 包括神经缝合、神经移植术、神经组织移植物和非神经组织移植物等方法。
- 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神经功能束的鉴别、神经束排列定位研究、神经修复的移植物等。
文章总结了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的基础研究进展,突出了神经损伤后的解剖生理变化、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以及神经损伤后的胞体保护和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