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彭华
3652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小儿先天性面肌双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小儿先天性面肌双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发布时间:2024-07-28
浏览:1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小儿先天性面肌双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对患者的脑神经造成危害,可能导致智力问题和眼部发育异常。由于在孕期检查时难以发现异常,只能在出生后通过脑电图、脑CT等检查进行诊断,否则可能持续威胁患者的健康。那么,小儿先天性面肌双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呢?

  1.发病机制

  有关发病机制的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

  (1)有害因子:胎儿在宫内,尤其是在妊娠前两个月内,可能受到外界有害因子的影响,导致展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核发育不良,内侧纵束也可能存在缺陷。

  (2)中胚叶学说:除外胚叶学说外,中胚叶学说认为肌肉是原发性损害,先天畸形发生在胚胎期神经支配完成之前,以解释骨缺陷、血管瘤、乳房缺如等畸形。

  2.病理变化和分类

  HUEBNER首次通过神经病理检查证明本病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关,其他文献也报道了脑神经核的发育不良。TOWFIGHI等(1979)将该病征分为四组:

  ①脑神经核发育不良或萎缩;

  ②原发性周围神经损害;

  ③脑干神经核的坏死灶;

  ④肌病。

  小儿先天性面肌双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简要介绍至此,希望对您理解该疾病有所帮助。婴儿出生后定期检查能及早发现异常症状或疾病,以便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治疗措施。目前,该症的治疗依据发病部位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期间需注意患者的护理,以促使疾病的康复。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