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最近,有关餐桌上常见的蕨菜和蕨根粉可能致癌的言论在网络上传播。记者进行了一些食品安全专家的采访,他们一致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他们指出,蕨菜中含有的“原蕨苷”是一种致癌物质,因此最好少吃蕨菜,而天然传统食物也并非总是安全的选择。
蕨菜被视为传统野菜的代表,被誉为“山菜之王”,许多人甚至专程到山里采摘蕨菜,因为他们认为它绿色、无污染、有营养,甚至具有抗癌的功效,被赞誉为“长寿菜”。而蕨根粉则是从野生蕨菜的根茎提炼加工而成的淀粉物质,餐馆里制作的酸辣蕨根粉更是一道备受欢迎的凉菜美食。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记者,喜欢吃蕨菜的主要是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对蕨菜致癌的研究中,日本的研究最为深入,最早发现蕨菜中含有一种被称为“原蕨苷”的物质具有致癌性,这是由日本科学家首次发现的。
据朱毅介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行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幼年时食用大量蕨菜会增加成年后患胃癌的风险。类似的流行病学研究在日本、英国等国家也进行过,结果相差不大。甚至一些产蕨菜丰富的地区,因为牛食用了含有蕨菜的草,产出的牛奶也可能含有少量的原蕨苷。不过,由于牛奶需要高温灭菌,这个过程能够显著降低蕨菜中致癌物质的含量。
科普作家、科学松鼠会成员、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几年前就关注到了蕨菜致癌的问题。他指出,“蕨菜致癌”有着扎实的科学证据支持,食用蕨菜会增加食道癌和胃癌的患病率,而蕨菜中的“原蕨苷”是导致这些症状的罪魁祸首。早在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已经注意到这种植物对牛的中毒甚至致死,动物实验也证实了蕨确实能导致动物癌变。
朱毅称,世界癌症组织目前将蕨菜中的原蕨苷评级为2B类致癌物,动物实验确实表明原蕨苷具有致癌能力。
然而,一般情况下,人们在食用蕨菜时会对其进行一些处理,因为直接生吃蕨菜并不好吃。大多数情况下,蕨菜需要经过蒸煮后再炒,这样的烹饪方法可以降低原蕨苷的含量。此外,水浸、碱水或草木灰处理也能减少原蕨苷的含量,但这些方法只是降低含量,并非完全消除。
根据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多吃蕨菜还是存在风险的”,朱毅建议,还是需要控制食用蕨菜的频率和数量。只要控制食用量,偶尔少量食用也无需过于担心。蕨菜与腊肉、香肠、烤肉类似,都是具有致癌风险的食物,适度食用即可,不必过于担忧。
科普作家云无心也告诉记者,蕨菜并非不可或缺的食材,也没有必须食用的需求。与食用量和频率有关,类似于抽烟一样,带来的风险取决于个体的食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