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刘国凯
3459
所有文章
23
查看次数
4
昨日次数
知识库 肥厚型心肌病发病机制
肥厚型心肌病发病机制
发布时间:2024-07-16
浏览:5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本病特征为心肌肥厚和心脏重量增加,心脏各部位呈现不同程度的肥厚,最常见为室间隔肥厚,心室壁肥厚可超出正常值3倍以上,呈不对称性肥厚。室间隔肥厚向左心室腔内突出,引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被称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则是指室间隔肥厚程度较轻,未引起左室流出道明显梗阻。心尖区的心肌肥厚较著的变异型肥厚型心肌病,心包下冠状动脉正常,但心室壁内冠状动脉数增多而管腔狭窄。

本病可由多个单基因突变引起,约50%患者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因素是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有7个基因、70余种突变与该病有关,其中最具特征性的是位于第14号染色体上的肌球蛋白重链(MHC)基因突变。

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心肌细胞极度肥大、排列紊乱,细胞核畸形,肌束结构破坏呈螺旋状;随病情发展,心肌纤维化成分逐渐增多,并可有冠状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收缩期二尖瓣前叶越早贴靠在室间隔上,压力阶差就越大,射血时间延长就越明显。此外,凡能降低左室容量的因素,如血管扩张、Valsalva动作、下蹲后突然站立等,均可诱发收缩期压力阶差出现或使其加重;增强心肌收缩力的因素,如紧接室性期前收缩之后的心脏冲动等,亦可增加流出道的压力阶差;而握拳动作因增加了外周血管阻力,可使压力阶差减小。心肌肥厚、心室舒张期顺应性降低及左室充盈压增高,可引起气短,特别是活动后心慌、气短;心排出量降低导致的心率加快进一步缩短左室充盈期,如此形成恶性循环,降低心脏的储备功能和运动耐量。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肥厚型心肌病发病原因
1. 目前认为遗传因素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病因。该观点的支持包括病例中明显存在家族性发病倾向,且常伴随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有些患者甚至在出生时就表现出病症,而且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可观察到HLA抗原的遗传基因型。家族性病例通常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形式传递,导致不对称性心肌肥厚的无症状型式,或者出现典型的梗阻症状。约50%~55%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有家族史,这表明它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肥厚型心肌病的遗传学机制已被公认,并与组织相容抗原系统密切相关。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LA-DRW4、Ag、B5抗原的检出率明显增加。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协会明确指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是由肌节收缩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缺陷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引发疾病,包括儿茶酚胺与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室间隔不成比例的胎儿期增厚、房室传导过速、原发性胶原异常、心肌蛋白合成异常、小冠状动脉异常等。
吴建华
发布时间: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