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雷诺综合征的原发性病因还不清楚,但继发性病因可以总结如下:
1. 神经机制: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周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对冷刺激反应过度。例如,一只手的震颤引起另一只手的血管收缩;当身体受冷时,肢端不会感到冷,却会引发肢端血管痉挛。这一现象表明中枢交感型血管收缩机制的作用。
2. 血管壁和血细胞的相互作用:血小板的破坏加速,释放出血清素和血栓素A2等因子导致血管收缩。研究发现,雷诺综合征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血液粘度均增高,血流速度减慢,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红细胞和白细胞活性增强,以及纤维蛋白降解减少。雷诺现象的血管壁因素尚不清楚,但已知受损内皮细胞会产生血管收缩物质和血管扩张物质,同时一氧化氮减少以及VWF(von Willebrand因子)增加。上述血液和内皮细胞的异常改变是该疾病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引发疾病的原因。
3. 炎症和免疫反应:严重的雷诺综合征患者常患有免疫性或炎症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药物性血管炎等。因此,可以推测雷诺综合征可能具有不明确的免疫/炎症基础。
雷诺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如下:
雷诺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称为雷诺病,后者称为雷诺现象或雷诺综合征。然而,它们具有以下共同的临床特点:间歇性肢端血管痉挛伴有疼痛和感觉障碍;寒冷或情绪激动是主要诱发因素;每次发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局部缺血期:指(趾)末端对称性发白,僵冷,皮肤温度降低,出现冷汗,伴有麻木、疼痛或蚁走感等,可能伴有感觉障碍。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通常为数分钟至数小时。
2. 缺氧期:指(趾)发绀,肢端呈青紫色,边界明确,按压后消失,伴有疼痛、感觉障碍和皮肤温度降低,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3. 充血期:指(趾)动脉扩张,血管腔开放充血,皮肤温度上升,变为潮红,伴有跳痛或灼烧感,随后恢复正常。晚期病例中,指尖可能出现溃疡或坏疽,肌肉和骨骼可能有轻度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