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张久亮
3612
所有文章
1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反流性食管炎饮食注意什么
反流性食管炎饮食注意什么
发布时间:2024-09-09
浏览:1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饮食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避免辛辣和酸性食物:辛辣和酸性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加重反流症状。建议避免食用辣椒、醋、柠檬等食物。

  2. 少量多餐:分餐进食可以减少胃内食物的堆积,减轻反流症状。建议每餐吃少一点,多吃几次。

  3. 避免饱餐:饱餐后胃内食物较多,容易引起反流。建议饭后不要立即躺下,可以站立或走动一段时间,帮助食物消化。

  4. 避免高脂食物:高脂食物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加重反流症状。建议避免食用肥肉、油炸食品等高脂食物。

  5. 避免饮酒和吸烟:饮酒和吸烟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加重反流症状。建议避免饮酒和吸烟。

  6. 选择低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容易引起胃内食物滞留,加重反流症状。建议选择低纤维食物,如煮熟的米饭、面条等。

  7. 避免空腹进食:空腹进食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加重反流症状。建议饭后再进食,避免空腹。

  8. 选择低糖食物:高糖食物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加重反流症状。建议选择低糖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总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避免饱餐,选择低脂、低纤维、低糖的食物,避免饮酒和吸烟。这些饮食注意事项有助于减轻反流症状,促进康复。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反流性食管炎饮食注意什么
“烧心”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一般在胸骨后有烧灼样不适感,多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出现。反流物呈酸味或带苦味,偶含少量食物。夜间也可发生,常于熟睡时扰醒。服用制酸剂后缓解或消失。咽下疼痛和咽下困难是反流性食管炎加重的表现,此时应注意是否合并食管溃疡,疼痛可涉及剑突下,肩胛区、颈部、耳部、有时到臂,咽下困难每发生在开始进餐时,呈胸骨后梗塞感,当有咽下困难时,应警惕食管下段是否癌变。当患者有反流性食管炎时,一些患者精神紧张,恐惧咽下困难而控制饮食,久之体重减轻,有的患者食管粘膜不断少量出血,可致轻度缺铁性贫血,溃疡偶引起大量出血。重症反流性食管炎因反流物吸入,可导致慢性喉炎、声带嘶哑、哮喘发作或吸入性肺炎。
张久亮
发布时间:2024-03-20
 
反流性食管炎饮食注意什么
“烧心”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一般在胸骨后有烧灼样不适感,多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出现。反流物呈酸味或带苦味,偶含少量食物。夜间也可发生,常于熟睡时扰醒。服用制酸剂后缓解或消失。咽下疼痛和咽下困难是反流性食管炎加重的表现,此时应注意是否合并食管溃疡,疼痛可涉及剑突下,肩胛区、颈部、耳部、有时到臂,咽下困难每发生在开始进餐时,呈胸骨后梗塞感,当有咽下困难时,应警惕食管下段是否癌变。当患者有反流性食管炎时,一些患者精神紧张,恐惧咽下困难而控制饮食,久之体重减轻,有的患者食管粘膜不断少量出血,可致轻度缺铁性贫血,溃疡偶引起大量出血。重症反流性食管炎因反流物吸入,可导致慢性喉炎、声带嘶哑、哮喘发作或吸入性肺炎。
孙冉
发布时间:2024-03-20
 
反流性食管炎饮食注意什么
“烧心”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一般在胸骨后有烧灼样不适感,多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出现。反流物呈酸味或带苦味,偶含少量食物。夜间也可发生,常于熟睡时扰醒。服用制酸剂后缓解或消失。咽下疼痛和咽下困难是反流性食管炎加重的表现,此时应注意是否合并食管溃疡,疼痛可涉及剑突下,肩胛区、颈部、耳部、有时到臂,咽下困难每发生在开始进餐时,呈胸骨后梗塞感,当有咽下困难时,应警惕食管下段是否癌变。当患者有反流性食管炎时,一些患者精神紧张,恐惧咽下困难而控制饮食,久之体重减轻,有的患者食管粘膜不断少量出血,可致轻度缺铁性贫血,溃疡偶引起大量出血。重症反流性食管炎因反流物吸入,可导致慢性喉炎、声带嘶哑、哮喘发作或吸入性肺炎。
杨冬
发布时间:2024-03-20
 
反流性食管炎饮食注意
食管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一般治疗,食管炎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和用药治疗同等重要,轻症和间歇性发作的患者,仅注意改变生活方式便可奏效。1.体位是减少反流的有效方法,餐后保持直立,避免过度负重,不穿紧身衣,抬高床头;2.肥胖者减肥;3.睡前三小时勿进食,以减少夜间食物刺激的胃酸分泌;4.饮食宜少量、高蛋白、低脂肪和高纤维素,限制咖啡因、酒精、酸辣食品、巧克力、番茄和柑橘制品等;5.戒烟;6.许多药物可以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压力,使反流屏障失效,如黄体酮、茶碱、前列腺素E、抗胆碱药、β受体兴奋剂、α受体阻滞剂、多巴胺、地西泮和钙通道阻滞剂等在应用时应注意。
刘晓副
发布时间:202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