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机械压迫、颈椎不稳定及脊髓血液循环障碍等是公认的发病因素。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临床上的许多现象,例如,有些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脊髓压迫很重,但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却较轻;而有些患者的颈脊髓压迫不重,但脊髓损害症状却较重。压迫与脊髓损害程度不成正比。某些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损害症状时重时轻,颈部活动多时症状重,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减轻。这说明颈椎病发病机制中还可能存在其他因素。
最近的研究证实,慢性炎症反应可以导致颈椎病的发生。在颈椎病患者的突出间盘组织边缘,可见小血管增生、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及纤维素样渗出等慢性炎症反应的表现。
研究还证实,突出颈间盘组织内的炎症介质增多,包括一氧化氮、前列腺素E2及细胞因子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金属基质蛋白酶等等。炎症介质可损伤突出的间盘周围组织(包括脊髓等神经组织)。颈椎病患者炎症反应可损伤脊髓、神经根等组织(炎症介质直接损伤、炎症组织压迫等),参与颈椎病的发病过程。
导致炎症反应原因有物理化学因素、机械因素、生物因子及免疫反应等。既往研究表明,椎间盘髓核组织可为自身抗原,引起自身免疫反应。由于硬膜外腔内存在大量血管组织,突入其中的间盘组织可将血管撕破,导致新生血管长入突出组织内,巨噬细胞浸润,引起炎症反应。除了以上原因外,颈椎失稳可使局部应力增加,引起组织损伤、局部新生血管形成、炎症细胞浸润。此外,颈椎不稳也是炎症反应产生的原因之一。
脊髓型颈椎病自然病史的研究表明,仅少数患者长期处于良性稳定状态,多数呈相对恶性化的发展趋势。目前脊髓型颈椎病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然而,某些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差、手术风险大,或者部分患者拒绝手术,不得已采取保守治疗。
经验表明,处在炎症反应期的患者经颈椎制动、理疗及应用抗炎药物等,炎症反应可以消退,症状可以缓解,部分患者的症状甚至可以长期稳定。由此有的作者认为,部分颈椎管发育较宽、手术耐受性较差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若其起病时间较短(处在炎症期的可能较大)、脊髓损害程度较轻、影像学又存在炎症表现者,可以试用保守治疗。
(责任编辑:徐蓓蓓实习编辑:吕瑞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