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张宇
3486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概述
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概述
发布时间:2024-03-23
浏览:3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慢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那么它的发生有哪些病理学改变呢,请关注以下的分析。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以胃小凹之间的固有膜内有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炎症细胞主要是浆细胞、淋巴细胞,偶有嗜酸细胞。固有膜常见水肿、充血、甚至灶性出血。胃腺体正常。没有破坏或腺体减少,有时可见糜烂,即固有膜坏死(病变不涉及粘膜肌)。表层上皮细胞变扁平,其排列常不规则。按炎症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生度。炎性细胞浸润仅限于胃粘膜的上1/3者为轻度,炎性细胞超过粘膜的1/3,但不超过全层的2/3者为中度;炎症细胞浸润达全层者为重度。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除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变外,病损还累及腺体,腺体萎缩,数目减少,粘膜骨肌常见增厚,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中,常见有幽门腺化生(假幽门腺)和肠腺化生。胃体部和胃底部粘膜的腺体含有壁细胞和主细胞。一旦此类细胞消失,腺体成为粘液腺而与幽门腺相似,则称为幽门腺化生。在慢性胃炎中,肠腺化生也十分常见,慢性浅表胃炎时,粘膜浅层可出现肠上皮化生,而在萎缩时,则可能所有胃粘膜的腺体均为肠腺化生所取代。肠上皮化生常始自胃小凹颈部,向上发展可延及表层上皮,向下移行可达腺体的深部。起初可为灶性,随着病变进展,肠腺化生可联结成片。

在萎缩性病变中,如伴有腺体颈部或肠化上皮过度增生,则在胃粘膜表面形成颗粒样病变,称为萎缩-增生性胃炎。

如果您对慢性胃炎的病理改变有其他疑问,可以咨询本网站的其他在线医生。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慢性胃炎的概述
慢性胃炎是指胃粘膜对胃内各种刺激因素的炎症反应。胃黏膜表现为非糜烂性炎症改变,如颜色不均、颗粒增生、黏膜皱襞异常等。常见原因如下:1。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二、十二指肠胃反流,长期反流,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3.自身免疫。当体内出现针对壁细胞或内源性因子的自身抗体时,壁细胞总数减少,胃酸分泌减少,内源性因子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四。年龄因素和胃粘膜营养缺乏因素。老年人的胃粘膜常因粘膜血管小、小动脉玻璃样变、管腔狭窄而扭曲。这种局部胃血管因素可引起粘膜营养不良,分泌功能下降,屏障功能下降,可视为老年人胃粘膜的退行性改变。长期消化不良、食物单一、营养缺乏,都会降低胃黏膜修复和再生的功能。胃腺的慢性炎症、异常上皮增生和萎缩。其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对应处理主要包括1。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主要用于消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2.十二指肠-胃返流:可以使用已撤销注册的药物来改善胃肠动力。3.自身免疫: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4.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可补充多种维生素,改善胃肠营养。二、对症治疗:包括药物适度抑制或中和胃酸,缓解症状,保护胃黏膜;患有恶性贫血
杨春喜
发布时间:2023-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