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在血糖控制的漫长道路上,不仅是糖尿病病友,甚至包括一些医生在内,往往对空腹血糖比较重视,而对餐后高血糖的意义却知之不多。这导致了在诊断糖尿病时或平时的血糖监测中只抽空腹血化验,而不注重餐后血糖的检测。其实,这样做,既不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也不能全面反映糖尿病控制的真实情况,是非常片面的。本文通过一位医生与患者的对话展开一个病例,使医生和患者进一步认识监测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意义。
患者:两年前,单位体检查出我有糖尿病,从那以后我一直坚持用药,其间多次化验空腹血糖基本正常,尿糖阴性,自己也没啥不舒服。不过最近几个月以来,开始感觉手脚发麻,看东西也模模糊糊的,并且尿里发现有蛋白,听周围的病友讲,这些都属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王主任,按说我的血糖控制得一直不错,怎么还会出现并发症呢?
王主任:你的空腹血糖控制得不错,但不知餐后血糖控制得怎么样?
患者:我平时去医院通常只查空腹血糖,偶尔查过两次餐后血糖,好像都挺高的。当时我觉得餐后血糖高与当时的进餐量过多有关,也没太当回事。
王主任:问题就出在这里。其实,人在一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在餐后状态(指进餐后4~6小时内),餐后血糖对全天的平均血糖影响比空腹血糖更大。对于糖尿病病友的血糖控制来说,餐后血糖可以比空腹血糖要高一些,但不能超出太多。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应该不超过7.8mmol/L,如果糖尿病病友的餐后两小时血糖经常超过11.1mmol/L,将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四肢麻木等。因此,糖尿病病友不仅要使空腹血糖控制满意,而且要使餐后血糖保持在良好水平,这样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我明白了,并发症的罪魁祸首原来是餐后高血糖,看来,餐后高血糖决不可小视。
王主任:不仅如此,餐后血糖还是早期诊断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是因为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空腹血糖往往不高,而只表现为餐后血糖高,这时如只测空腹血糖,很容易漏诊。临床调查显示,检查餐后血糖,可使糖尿病诊断平均提前3~5年。而现在很多糖尿病病友一经诊断糖尿病就已经有了并发症,这与没查餐后血糖而导致确诊时间太晚不无关系。
患者边听边点头,接着问道:那究竟该怎样监测血糖才能避免餐后高血糖的发生呢?
王主任:对于糖尿病病友来说,仅监测空腹血糖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经常监测餐后血糖,即血糖监测应当全天候。理想的血糖控制水平是:空腹≤6.1rrrnol/L,餐后1小时≤8.3mmol/L,餐后2小时≤7.8mmol/L,餐后3小时≤6.1mmoI/L,全日无低血糖发生。对于老年人,为了减少低血糖的风险,控制目标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放宽。
患者接着又问:万一出现餐后高血糖,应该怎么办呢?
王主任:这要视每个糖尿病病友的具体情况而定。控制餐后高血糖,在饮食上应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粗杂粮、高纤维蔬菜等),少食多餐;药物可选择。一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小肠内分解糖类的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和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另外,快速、短效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如诺和龙)对控制餐后高血糖效果也很好;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可选用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于三餐前即刻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