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在医院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经常接触到青少年糖尿病病友。我发现有的小病友病情控制不好,或多或少与心理问题有关。
青春期是一个孩子走向成熟必经的心理过渡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而糖尿病带来的压力对他们心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少年病友的心理问题常见有以下几种:
1.从家长和医生那里,少年病友对糖尿病有了粗浅的认识,如果见到一些控制不好并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会对糖尿病产生极大的恐惧感,时时刻刻担心自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并发症,以至于出现抑郁症状,觉得自己任何事情都做不了。
2.有的病友因为对疾病的认识不全面,看到控制不好病友早逝,认为自己也命不久长,索性自暴自弃,更加暴饮暴食,出现了类似狂躁症状的心理问题,不再听从医护人员和家长的教导,因而加重了病情,使其它合并症过早出现。
3.青春期是人生的特殊阶段,少年病友在步入青春期后会考虑自己的升学、工作和终身大事等问题。但由于目前社会上对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尚处于初级阶段,多数的病友和其他人对于糖尿病认识存在很大的误区。例如某些企业领导认为糖尿病患者没有完全的工作能力,如果录用会加重本企业的经济负担;又如某些学校领导认为,正常的毕业生尚且就业困难,更何况是患病者。同时认为有病的学生会增加学校的责任和负担,因此不愿招收患病的学生;社会上更多的人出于对终身大事的慎重,担心找一个糖尿病患者做丈夫、妻子或女婿、儿媳会加重生活和经济负担、影响婚姻生活及后代健康,因此不愿接纳身患疾病的人。以上几种情况使青少年病友的心理负担加重,致使他们不得不隐瞒病情、孤僻独居,以至于带来各种心理疾患。
对于以上的几种心理问题,一方面要提高病友的综合心理和文化素质,让他们对疾病的防治有充分的了解。这需要广大的医护人员和家属对小病友做到留心、关心、耐心、细心,时刻关注病友的情绪变化,详细地向小病友讲述如何防病和治病,及如何排解不良的情绪,而不能只停留在诊断、开药、降糖上。同时病友应该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积极和医护人员配合,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最高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要推动全民糖尿病知识普及教育工作。在《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一书中已经提到糖尿病病友的就业、求学和婚姻等诸多问题,目前尚未引起全民的重视,这就需要广大的教育机构进一步加强宣教力度,把教育工作延伸到全社会的各个层面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