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文章摘要:O型腿,膝内翻俗称“O型腿”、“罗圈腿”,大多数的“O型腿”是生理性的,随着儿童骨骼的发育,会得到自发的矫正,但仍有少数是属于病理性的,需要干预和处理。现将儿童膝内翻的评估及治疗方案综述如下。1原
膝内翻俗称“O 型 腿”、“罗圈腿”,大多数的“O 型 腿”是生理性的,随着儿童骨骼的发育,会得到自发的矫正,但仍有少数是属于病理性的,需要干预和处理。现将儿童膝内翻的评估及治疗方案综述如下。
1 原 因
1.1 生理性因素 儿童下肢发育规律:儿童出生后主要以“O型腿”为主要表现,直到 1 岁半左右,儿童下肢会逐渐变直,到 3~4 岁的幼儿通常表现为“X 型腿”,在 6~7 岁左右接近于成年人存 在 5°左右的膝外翻。在以上年龄段出现的膝内翻、膝外翻绝大多数是生理性的,不要太过担心。
1.2 病理性因素 对于病理性膝内翻、由于儿童下肢处 于不断生长过程中,任何可以影响下肢生长的疾病或者应力均有可能导致膝内翻,如:(1)继发于佝偻病、黏多糖病、脊髓灰质炎等;(2)继发于骨折等损伤因素;(3) 继发于骨髓炎等感染性疾病;(4)8 岁以上儿童出现特发性膝内翻,畸形不会自行矫正;(5)使用 学步车;(6)有研究表明,13~15 岁青少年出现“O 型腿”,可能与经常参加对抗运动有关,尤其是橄榄球等对抗性强 的运动。
2 评估方法及分度
成年人评估膝内翻时,需双足跟、双足掌并拢,放松双腿直立,如两膝存在距离,就说明是有膝内翻。一般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2个指标判断膝内翻的轻重程度。常态膝距指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双腿和膝关节放松时,双膝关节内侧距离。主动膝距是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腿部和膝关节用力并拢,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的大小, 膝内翻分为Ⅰ、Ⅱ、Ⅲ、Ⅳ度。 以上标准并不能帮助识 别不同年龄的儿童膝内翻是否需要干预。所以提出将不同年龄儿童膝间距及踝间距测出,制作图标以平均数左右2个标准差为诊断范围,2个标准差之外的为异常需要处理。当怀疑存在病理性膝内翻或者膝外翻时,X 射线片可以初步找到一些病因,如软骨发育不全或佝偻病等。
3 治 疗
3.1 生理性的膝内翻不需要任何处理,也不用使用夹板或者支具。
3.2 有原发病的先治疗原发病,例如佝偻病,主要以内科治疗为主。
3.3 对于轻度的病理性膝内翻可以考虑矫形支具。
3.4 对于严重的膝内翻需手术治疗,膝间距大于10cm者为宜。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3.4.1 生长诱导术 儿童的骨骼具有生长潜力,自 1933 年 Phemister 提出骨骺阻滞技术以来,利用各种方法永久或者临时 阻滞骨骺的生长诱导术发展迅速,并日趋成熟,其中以“8”字钢 板单侧阻滞骨骺优点最为突出,近年来最为流行。“8”字钢板技术 具有创伤小、不易损伤骨骺、不影响患儿的生长潜能、并发症少、 操作简单、手术效果好等优点。但该手术方法适用范围有明确限制,不适用于年龄过大,骨骺已经生理性闭合,或者因各种原因 骨骺发生病理性早闭的儿童,故术前应仔细评估。
3.4.2 截骨矫形外固定术 对于单纯的膝内翻,可以在实施传统截骨矫形术后,用外固定架固定。对于膝内翻并发下肢短缩的儿童,Ilizarov 外固定环有其独特的优势,由于其可调节性强,可以同时矫正成角及短缩畸形。通过术后调节,可以使矫形控制在最为满意的程度,且二期手术取出较为简单。
3.4.3 截骨矫形内固定术 该手术方法手术效果立竿见影,但需二次手术取出。
3.4.4 膝关节置换术 对于老年关节磨损退变严重的下肢弯曲,可考虑行膝关节置换术,但人工关节存在使用年限等。
参考文献
[1] Thijs Y,Bellemans J,Rombaut L,et al. Is high-impact sports paru0002ticipation associated with bowlegs in adolescent boys ?[J]. Med Sci Sports Exerc,2012, 44(6):993-998.
[2] Espandar R,Mortazavi SM,Baghdadi T. Angular deformities of the lower limb in children[J]. Asian J Sports Med,2010,1 (1): 46-53.
[3] 吉世俊, 潘少川, 王继孟. 小儿骨科学[M]. 济南:山东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0:163-166.
[4] Park YE,Song SH,Kwon HN,et al. Gradual correction of idiou0002pathic genu varum deformity using the Ilizarov technique[J/OL].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12[2012-06-04]. http:// www.ncbi.nlm.nih.gov/pub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