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姜帅
3526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糖尿病药物风险研究获新进展
糖尿病药物风险研究获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4-03-22
浏览:7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严控血糖可降低21%的肾病风险

Ⅱ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严重疾病,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将更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心脏病发作、卒中、失明、肾衰和截肢等。此次ADA发布的一项包括11000例病人的大型长期研究(ADVANCE)提出,严格控制血糖可以相对减少10%大血管和微血管的联合病变风险,减少14%主要微血管事件,主要是相对降低了21%的肾病风险。

格列酮类药物不会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

此外,ADA还进行了长期、大型的VADT(退伍军人糖尿病研究)和ACCORD(控制糖尿病心血管风险研究)研究,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情况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发现,在过去一年间的研究阶段,之前被认为可能大幅增加心脏病风险的某格列酮类药物不伴有心脏病发作、心血管死亡风险及其他任何死亡风险的升高。ACCORD研究中的19202名病人的用药经验表明,该药与任何死亡风险增加无关。

对此,广东省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科程桦教授表示:“每一个药都有副作用,比如青霉素,谁都不能否认它是一种非常好的药,但它也会有过敏反应甚至会致死,所以我们在应用前需要做皮试,但这并不能否认它是一种好药。格列酮类药物也是这个道理。”程桦表示。

严重高血糖应首选胰岛素

在治疗方面,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首席专家翁建平介绍,严重高血糖(血糖值≥10%)的患者还是应首选胰岛素降血糖,减少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危险,待血糖得到控制后,再根据病情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肥胖或超重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应首先采用非胰岛素促分泌剂类降糖药物治疗(有代谢综合征或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应优先选用双胍类或格列酮类,主要表现为餐后高血糖的患者也可优先选用a-糖苷酶抑制剂)。如在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的情况下血糖仍控制不满意,可在口服药的基础上开始联合使用胰岛素或换用胰岛素。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研究:糖尿病病因新进展
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也是保证人体内血糖处于正常水平的主要激素之一。一些人之所以患上糖尿病,就是因为体内负责分泌胰岛素的胰腺β细胞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据报道,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内一旦需要胰岛素供应,一种名为InsP7的特殊分子便会发出增加胰岛素分泌的信号,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β细胞中,负责调控这种特殊分子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从而导致胰腺β细胞不能正常分泌人体所需的胰岛素。研究项目的负责人说,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它给糖尿病治疗带来新思路人们今后可以开发能修复控制InsP7基因的方法,从而促使胰腺β细胞正常分泌胰岛素。有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
荣春红
发布时间:2024-03-21
 
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口服降糖药的研究进展胰升血糖素肽-1(GLP-1)是迄今所知作用最强的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激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一种位于B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GLP-1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对2型糖尿病患者,则有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作用,并能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GLP-1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新途径,但是由于其半衰期短,易降解,并且因为它是一种肽类而需要注射,限制了它的应用,研制GLP-1类似物及受体兴奋剂可能解决此缺点。其他口服降糖药还有胰升血糖素受体拮抗剂、β3受体激动剂、钒化合物、淀粉样多肽类似物、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糖原异生抑制剂等。胰岛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后的吸收速度、起效速度均较普通胰岛素快,具有胰岛素类似的生物效应,与胰岛素相比,不仅更加安全方便,而且避免了抗体引起的胰岛素耐药性。长效胰岛素类似物NN304是一种酰化胰岛素类似物,注入机体后,在血流中结合到白蛋白上,具有长时间的作用,失活时间迟于人胰岛素,活性延长,还可防止抗体的形成,目前正处于Ⅱ期临床验证期,可望近期会应用于广大糖尿病患者。
杨春喜
发布时间:202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