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张久亮
3612
所有文章
1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糖尿病更应小心“肝”
糖尿病更应小心“肝”
发布时间:2024-03-22
浏览:7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对于糖尿病并发症,我们常常讨论的是高血糖引起的肾脏、心脏、视网膜、足部、神经损害,很少会提及糖尿病对肝脏的影响。其实糖尿病亦可导致各种类型的肝脏损伤。

许多糖尿病患者每天都要吃大把的药片,一旦出现肝脏损伤时,许多药物非常不利于糖尿病的良好控制,就需要慎用或禁用了。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糖尿病导致的肝损伤,做好预防和治疗,对于肝脏带来的问题多加小心。

常见的糖尿病性肝损伤1.糖尿病引发的非特异性肝酶学异常。因为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可累及机体各脏器缺血缺氧,肝脏也不例外,缺血可引起肝细胞内二氧化碳蓄积、酸中毒、氧供减少、氧消耗增加,使肝脏转氨酶活性增加,胆红素代谢紊乱,重者可引起肝细胞坏死,尤其是当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更易发生肝脏损害。

2.糖尿病与脂肪肝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有21%~78%伴有脂肪肝。在引起脂肪肝的所有病因中,糖尿病占第三位,仅次于肥胖与饮酒。常见临床表现有乏力、肝肿大,肝区不适和触痛,25%左右有脾肿大,但腹水罕见。肝功能酶学指标可正常或轻度异常,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和球蛋白一般正常,除非发生明显的脂肪性肝炎和失代偿期肝硬化。

3.糖尿病患者易患病毒性肝炎。患病率约为正常人的2~4倍。其原因可能是:①糖尿病患者常需注射胰岛素和监测血糖,这大大增加了感染病毒的机会;

②糖尿病患者对病毒的易感性增强:有研究显示,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可促进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糖尿病患者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约为正常人的4倍,所以有人认为糖尿病是低发地区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4.其他: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继发于胆管感染的肝脏损害等。糖尿病合并肝损伤时的临床特点

1.有关肝损伤的临床症状轻微、不典型,最常见症状为糖尿病及肝损害共同存在的症状:消瘦、乏力,有部分患者由多食易饥,并发肝损害后转为厌食,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

2.体征少,一般没有普通肝损害患者的蜘蛛痣、肝掌、脾肿大、肝病容等,发生肝硬化时才有这些体征,而且肝质地较硬,可有或无触痛。另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9%肝肿大,未控制者60%肝肿大,在酮症时为100%。

3.肝损害表现为胆红素、肝酶升高及白蛋白下降,但大多数均为轻度异常,仅少数明显异常。

4.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肝功能较快恢复正常。

综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肝酶异常和脂肪肝1.基础治疗:①改变生活方式,如调节饮食、适当运动、限酒、戒烟,在糖尿病饮食控制范围内积极进食优质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②控制原发基础疾病和伴随疾病,避免接触肝毒性物质,纠正肠道菌群紊乱。③积极控制血糖对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尤为重要。

由于多数药物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如果患者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的2倍或肝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应谨慎或避免使用对肝功能有影响的口服降糖药物,如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等,此时需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经保肝治疗使肝功能恢复后,再考虑使用这些口服降糖药物。

2.保肝药物辅助治疗:旨在防治肝内炎症、坏死和纤维化,以阻止慢性肝病进展。一般选用1~2种保肝药物治疗半年以上,或用至转氨酶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提示脂肪肝消退为止。原则上不用五味子类降酶药物,以防掩盖病情。

初步临床试验显示,多烯磷脂酰胆碱(必需磷脂)、水飞蓟素、β-甜菜碱、维生素E、熊去氧胆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可使患者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并能减轻肝组织病变。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糖尿病患要小心肝!
在此项研究中,英国的研究者对44,406名接受各种口服降糖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发现,605名经检查确定发生肝脏病变,因此,肝脏病变的发病率为53.2/10,000人年。在此605名发生肝脏病变的患者中,186名患者为无症状性、轻度一过性肝脏损伤;249名患者存在有易患体质;113名患者存在有其它原因引起的肝脏损伤。其中,57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肝脏病变可能是由其所服用的药物引起的,因此,由药物引发的肝脏病变的发病率为5.0/10,000人年。在上述57名发生肝脏问题的病例中,11例是由其它药物引起的,8名患者的肝脏问题由糖尿病所造成的脂肪肝所而引起,剩余患者中,导致肝脏病变的原因不祥。在这57名患者中,有51名患者继续口服降糖药治疗。有2名患者的肝脏问题不能肯定为由口服降糖药所引起。
徐艳娟
发布时间:202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