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王东
3493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病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病
发布时间:2024-03-23
浏览:3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很多人不是很了解新生儿溶血,不明白为什么母、婴的血型为什么会不合而造成疾病,了解这种疾病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提前了解到这种情况对优育很有帮助。大家熟知的熊猫血就是这种情况。

新生儿溶血病系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至今发现的人类26个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为最常见,其次为Rh血型系统,MN溶血较为罕见。例如:上海1959~1977年18年内共检测835例新生儿溶血,其中A、B、O溶血病712例(85。3%),Rh溶血病122例(14。6%),MN溶血病1例(0。1%)。

Rh血型不合溶血病以少数民族多见,这类溶血病比ABO型不合导致的溶血情况要严重得多。新闻中的“熊猫血宝宝”就是这种溶血症。Rh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见于母亲是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者。如果母亲是Rh阴性,父亲为Rh阳性,那么子女有65%的可能性为Rh阳性。有些母亲虽然为Rh阳性,但缺乏E抗原,也可能会发生Rh溶血病。Rh阴性频率在种族间有差异,我国汉族Rh阳性者占绝大多数(99%以上),故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较其他民族少见。 但约15%的白种人Rh血型为阴性,因此这种溶血多发生在混血儿身上,尤其是妈妈为白种人的混血儿,并以第二胎居多。另外,我国的少数民族如乌孜别克族、塔尔族中占5%以上,因此,少数民族的妈妈应该注意。这类溶血病一般发生在第二胎,此外,母亲在孕前接受过Rh不合血型的输血也可能发生第一胎就发病的情况。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最常见这类溶血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ABO血型系统共有“A”、“B”、“AB”和“O”型四种。血型抗体有天然抗体和免疫性抗体两类。ABO系统存在天然抗体。新生儿的血液尚无ABO血型系统的抗体,出生后2~8个月开始产生,8~10岁时达到高峰。天然抗体多属IgM,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因此,血型与血型胎儿不合的孕妇,体内的天然ABO血性抗体一般不能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不会使胎儿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破坏。免疫抗体是机体接受自身所不存在的红细胞抗原刺激而产生的。免疫性抗体属于IgG抗体,分子量小,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因此,若母体过去因外源性A或B抗原进入体内而产生的免疫性抗体时,在与胎儿ABO血型不合的孕妇,可因母体内免疫性血型抗体进入胎儿体内而引起胎儿红细胞的破坏,发生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常发生在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血型为A型、B型和AB型。 虽然如此,也并不是所有O型血妈妈所生的宝宝都会发生溶血病,而是有的宝宝会发病,有的宝宝不发病,有的症状轻,有的症状重。这与母亲抗体的量多少,抗体与胎儿红细胞的结合程度,A或B抗原的强度及胎儿代偿性造血能力有关。ABO溶血病常可发生在第一胎,这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与A或B抗原相类似的物质,O型血母亲在孕前常已接触到,随后这些类似血型抗原物质可刺激O型血母亲产生A或B抗体,当母亲怀孕后此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引起溶血。

本病主要是母婴间血型不合而产生同族血型免疫反应的遗传性疾病。胎儿由父亲方面遗传来的显性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此抗原侵入母体,产生免疫抗体通过胎盘绒毛膜进入胎儿血循环与胎儿红细胞凝集、使之破坏而出现溶血,引起贫血水肿、肝脾肿大和生后短时间内出现进行性重度黄疸,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准备怀孕的时候考虑到这方面的话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如果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得到很好的治愈效果。轻型病例只需补充葡萄糖不作特殊处理即能很快痊愈。重型病例,生后及时治疗也能很快好转,成长后与正常儿无异样。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病。临床上以胎儿水肿、黄疸、贫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造成或留下严重后遗症。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26种红细胞血型系统,其中abo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溶血病最常见的原因。其次,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严重程度与溶血程度一致,一般较轻。一般来说,在abo溶血病中,新生儿的A型血型称为B型血,但B型血的病情比A型血重,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黄疸、贫血、水外造血和胎儿水肿。我们的临床诊断可以根据母婴的abo血型抗体滴度,在病史和体征的基础上,根据血清学检查,如改良的直接空哭试验或阳性抗体释放试验。主要鉴别诊断包括生理性黄疸感染和非血型物质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治疗,包括产前治疗和产后治疗,前者主要包括对孕妈妈进行宫内输血和治疗性血浆置换治疗,但abo溶血病由于程度不同,不需要治疗和应用。后者包括光疗、放血疗法、输血疗法、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药物治疗。
张印星
发布时间:2023-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