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剖宫产可能使孩子患上1型糖尿病、哮喘和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约20%。”前不久,由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副所长刘建蒙教授与美国纽约大学瓦格纳学院简·布卢斯坦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期刊》(BMJ)上一经发表,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我国剖宫产率近年来居高不下,这一研究结果更是备受关注。本报就此专访了论文作者之一刘建蒙教授。
“之所以做这项研究,是因为我国剖宫产率实在太高了。”刘建蒙教授直言不讳地说。剖宫产本来是产科处理高危妊娠和难产的重要手段,世界卫生组织1985年推荐,人群剖宫产率不宜超过10%~15%。然而,近20年,许多国家剖宫产率持续上升,远超推荐水平。剖宫产多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没有明确临床指征的情况下,母亲要求剖宫产。“这一点在我国尤为突出,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英国,母亲要求剖宫产占全部分娩的1%~2%,在美国约3%,而我国部分地区高达20%,为全球最高。”
为了规范剖宫产,英国和美国的医学权威机构均发布了临床共识,但共识在总结剖宫产的利弊证据时,均未说明剖宫产对孩子远期健康的潜在影响。“这显然是欠周全的,因为绝大多数要求剖宫产分娩的母亲,初衷都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刘建蒙教授表示,要想让“阴道分娩对孩子好”更有说服力,必须找到更多、更有力的证据。
为此,刘建蒙教授与布卢斯坦教授联手,查阅、梳理了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撰写了这篇论文。研究表明,剖宫产有可能使儿童1型糖尿病、哮喘和肥胖等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约20%,具体来说,剖宫产儿童发生肥胖的概率为19.4%,而阴道产儿童仅为15.8%。并且,肥胖与诸多其他慢性病如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发生关系密切。可见,剖宫产的孩子患上糖尿病的几率较高。专家分析,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可能与剖宫产婴儿在分娩过程中缺乏产道菌群暴露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剖宫产婴儿缺乏产道挤压刺激有关。
刘建蒙教授强调,对于有剖宫产适应症的孕妇来说,剖宫产是一个很好的分娩方式,但若滥用,好事就可能变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