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赵晓东
3601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克-雅氏病性痴呆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克-雅氏病性痴呆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发布时间:2024-03-22
浏览:5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一)发病原因

本病是由慢病毒中朊病毒感染所致疾病。是由朊蛋白传递所致的疾病。为一种直径10~20nm,长100 nm的被称为瘙痒病特异蛋白颗粒的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变性、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变性减少、星形细胞增生和海绵状改变等。本病传播途径尚不十分清楚,约有10%病人为家族传播,还有少数为医源性传播,如角膜移植或接受生物制品治疗而发病。

(二)发病机制

因瘙痒病特异蛋白为非常规因子,不具有免疫原性,进入机体后不能刺激机体进行细胞的体液免疫反应,因而一旦感染便不能清除病原,使大脑皮质出现病理性海绵状改变,神经细胞减少、变性和星形细胞增生改变等。经典型早期一般仅见轻度脑萎缩。镜下显示大脑皮质灰质可见大小不等、圆形和卵圆形空泡呈海绵状改变,神经细胞变性减少和脱失伴随星形细胞增生,无炎性细胞浸润。PrP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刚果红染色偶见淀粉样斑。电镜所见膜状空泡变性和羊瘙痒症相关纤维(SAF)。

晚期则见明显脑池变宽、脑回扁平严重脑萎缩,无炎性渗出和局灶性脑病变。病理性海绵状改变主要见于大脑皮质,其分布以颞、额、枕叶为最著,顶叶和中央回则最轻,基底节壳核、尾状核和丘脑病变明显,而苍白球大细胞较轻,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亦可见海绵状改变、神经细胞减少变性和星形细胞增生。脊髓前角亦可受累但较轻。病程短者海绵状改变重,病程长者神经细胞变性和星形细胞增生明显。

新变异型与经典型海绵状改变、神经细胞变性和星型细胞增生、PrP反应阳性等基本一致,但病变程度和分布不同,例如丘脑和小脑病变明显,刚果红染色淀粉样变较经典型多见。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克-雅氏病性痴呆是什么?
克雅氏病痴呆是一种朊病毒(蛋白)疾病,是由朊病毒蛋白传播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此病潜伏期长,病程短,大多在1 ~ 2年内死亡。痴呆是持续进行的。20世纪50年代,西古尔德森(1954)研究了羊瘙痒病海绵状脑病并提出了慢病毒感染。朊病毒基因(PRNP)位于20号染色体的短臂上。朊病毒在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正常细胞异构体(PrPc)由内质网合成,半衰期短,为3 ~ 6小时,降解迅速。蛋白质结构以α螺旋为主,β折叠较少。无致病作用。另一种致病性瘙痒症异构体(PrPsc),其蛋白质结构α-螺旋少,主要由β-折叠组成,翻译缓慢,不易降解,沉积在细胞膜特别是突触膜上而致病。
张妮
发布时间:2023-02-09
 
克-雅氏病性痴呆是什么?
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ementia)是一种朊病毒(蛋白)疾病,是由朊病毒蛋白传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此病潜伏期长,病程短,大多在1 ~ 2年内死亡。痴呆是持续进行的。20世纪50年代,西古尔德森(1954)研究了羊瘙痒病海绵状脑病并提出了慢病毒感染。朊病毒基因(PRNP)位于20号染色体的短臂上。朊病毒在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正常细胞异构体(PrPc)由内质网合成,半衰期短,为3 ~ 6小时,降解迅速。蛋白质结构以α螺旋为主,β折叠较少。无致病作用。另一种致病性瘙痒症异构体(PrPsc),其蛋白质结构α-螺旋少,主要由β-折叠组成,翻译缓慢,不易降解,沉积在细胞膜特别是突触膜上而致病。
王翠玲
发布时间:202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