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刘国凯
3459
所有文章
24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警惕游泳性中耳炎
警惕游泳性中耳炎
发布时间:2024-03-22
浏览:8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游泳性中耳炎是夏季常见的疾病,多见于儿童。主要原因是少儿咽鼓管发育不成熟,在不干净的泳池游泳时,一旦呛水,池水容易进入咽鼓管,细菌或霉菌也随之而入,造成从内到外的逆行感染。同时不干净的池水也可能从外耳道进入,诱发中耳炎。

警惕游泳性中耳炎:

主要表现是在游泳之后,耳朵疼痛、流脓和听力减退。一般游泳性中耳炎可分为以下四期:

1、早期(卡他期):鼓室黏膜充血水肿、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鼓室内有浆液性炎性渗出物。自觉有耳堵塞感、轻度听力减退和轻微耳痛,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或有低热。此期时间不长,常被忽视,特别是小儿更不易觉察。

2、中期(化脓期):炎症继续发展,鼓室黏膜充血肿胀加重,浆液性炎性渗出物转为脓性。症状随之加重,体温可高达40°C,耳痛剧烈,呈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听力减退显著。全身症状亦明显,可有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晚期(穿孔期):鼓室积脓增加,鼓膜毛细血管受压,局部坏死破溃甚至鼓膜穿孔,脓液由此外泄。由于脓液得以引流,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亦随之改善,耳痛减轻,体温下降。耳漏初为血水样,后为黏液脓性或脓性。

4、恢复期:鼓膜穿孔引流通畅后,炎症逐渐消退,鼓室黏膜恢复正常,耳流脓逐渐消失,小的穿孔可自行修复。当然,不是每个患儿都会经历这四个期,只要早期防范和治疗,就可能将中耳炎控制在较轻的程度。

游泳性中耳炎是可以预防的。游泳前用带籽棉花或普通棉花包裹黄豆塞住外耳道口,游泳后要及时将耳中水排尽,用棉签吸干,并让孩子侧卧,向外耳道滴入2%柳酸酒精或5%硼酸酒精3~4滴,轻轻按摩外耳道耳前皮肤,使药液确实流入耳道。

一旦儿童游泳后出现耳鸣、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患了中耳炎,除积极治疗、采取上述预防措施(有益于疾病的康复)外,还要排除咽鼓管不通气,预防鼓膜内陷。方法是患者经常作吞咽动作,保持咽鼓管畅通,使耳室内压力与外耳的压力平衡,避免鼓膜内陷。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