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神经痛为本病的重要特征,一部分患者疱疹消退后仍然存在被侵犯部位神经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称之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病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水痘恢复后少量病毒潜伏于脊髓背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如三叉神经节、膝状神经节)中;少数患者在成人后病毒再次激活,沿神经支配的感觉区播散而引起带状疱疹。其发病率与年龄相关,即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故老年人多发。也与免疫力有关。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易感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患者,常见于:恶性肿瘤的患者(特别是淋巴瘤);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放疗、化疗、使用激素、器官移植等);慢性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HIV感染;60岁以上人群。据报道,对于50岁以上人群,带状疱疹后约10%~20%发生PHN。
疼痛特点
PHN的疼痛的出现时间早于疱疹,一般在疱疹前3~5天出现;疼痛分布区域以胸部皮节最为常见,其次是头面部及腹部皮节;大部分PHN患者存在持续的背景痛,在此基础上会出现爆发痛;疼痛呈烧灼样、酸痛样、束带样或蚁行感等,多呈中度至重度,往往为触摸疼痛区域、温度改变、情绪变化等诱发。
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
从国内外大部分的文献报道看,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口服药物、局部用药、神经阻滞、手术。整体上,治疗效果欠佳。
口服药物主要包括三大类:抗惊厥药(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卡马西平等);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摄取抑制剂等);阿片类药物(曲马多、吗啡、羟考酮控释或缓释剂型等)。需要注意的是曲马多不能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
局部治疗一般在带疱后疼痛早期进行,主要包括:利多卡因贴剂(一般含5%的利多卡因)、辣椒碱、经皮神经电刺激 。根据疼痛部位,可选择相应的神经阻滞区域,一般需要多次进行。主要的方法有:胸腰椎旁神经根阻滞、眶上神经阻滞、胸交感神经节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脊髓连续硬膜外阻滞等。
手术主要针对药物及神经阻滞无效,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手术的目的阻断或调制疼痛的传导,抑或是中枢神经系统给药控制疼痛,主要包括:脊髓电刺激、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蛛网膜下腔持续药物泵入。
PHN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A类证据:抗病毒治疗有预防作用;抗惊厥药、抗抑郁药、阿片类药物、利多卡因贴剂有治疗作用。B类证据:硬膜外使用局麻药和激素阻滞可能有预防作用;鞘内注射激素和局部使用辣椒碱可能有治疗作用。目前尚却无证据表明SCS有效。
目前,我们采用多模式阶梯治疗方法,很多老年人哪怕是后遗神经痛1-2年的,症状也能明显改善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