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耳聋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耳聋,听不见的不安对于患者来说是巨大的打击,下面小编就介绍一下引起耳聋的原因。
导致神经性耳聋发生的因素
1、听觉神经损害
听觉神经损坏后表现为眩晕、平衡失调、耳鸣、耳聋等症状。若不及时有效地治疗,这些症状多不易恢复,常给病人带来终生痛苦。损害若发生于小儿,后果则更为严重,可使病人成为聋哑人。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2、用药不当可引起耳聋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菌素有近百种,其中有十多种毒性反应是可损害听觉神经的,这些抗菌素是: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紫霉素、春雷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医学上把这些菌素统称为“耳毒性抗菌素”。
3、感冒治疗不当可引起耳聋
冬春是感冒的多发季节,有些人患感冒后往往发生耳聋,因为在人的鼻咽部和中耳之间,有一条叫耳咽管的细管相通,平时,空气通过它由鼻咽腔进入中耳,使中耳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保持平衡,鼓膜才能正常振动,人才能听见声音。感冒常使鼻咽腔的粘膜发生炎症,波及到耳咽腔与中耳的空气发生隔绝。
4、过分激动可致耳聋
当人们控制不住感情或情绪发生剧烈波动时,身本内的植物神经会受到刺激,耳神经便失去正常的活动状态,这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也会大量增加,可影响末梢小血管的功能,小血管发生痉挛、收缩,使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的速度减慢,供应局部组织的血流量便减少。如果这种变化发生在内耳小血管,就会影响到内耳的生理功能紊乱而致聋。这时就会出现听力的突然减弱。
导致突发性耳聋发生的因素
1、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最常见的原因。病毒感染循血行感染、经脑膜途径、经圆窗途径传播。
2、迷路膜破裂。迷路膜破裂系指内耳的圆窗或卵圆窗膜破裂合并蜗管膜破裂。由于膜破裂,引起突发性感觉神经性耳聋、眩晕和耳鸣等症状。因突然用力活动或经历气压剧变引起中耳气压骤变及颅压骤变。此压力的改变引起迷路膜破裂的机制可从两方面理解。
3、膜迷路积水。一些轻、中度突发性耳聋,不论有无眩晕,可能是梅尼埃病的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亦可能是梅尼埃病最先出现的症状。患者中最后发展为梅尼埃病者占5%~6.6%。突发性耳聋速尿试验阳性者占27%(3/11人)。
4、血管病变。血管病变在突发性耳聋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由于血管痉挛、栓塞、血栓形成、血管受压、血管内狭窄、出血、血液凝固性增高、动脉血压波动以及其他血管障碍,因缺氧而使螺旋器感觉结构发生变性。其中除血管痉挛者外,其他预后均差,常致永久性聋。耳蜗耐氧力很弱,缺氧60s后耳蜗微音电位和神经动作电位就消失,如血流被阻30min,虽血流恢复,但耳蜗电位却不能恢复。
引起耳聋的7大病因
1、突发性聋:是一种突然发生而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目前多认为急性血管阻塞和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耳聋可在瞬间显现,也可在数小时、数天内迅速达到高峰,多为单侧,亦有双耳患病,伴耳鸣,有的可伴眩晕。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2、爆震性聋:系由于突然发生的强大压力波和强脉冲噪声引起的听器急性损伤。鼓膜和耳蜗是听器最易受损伤的部位。当人员暴露于90dB(A)以上噪声,即可发生耳蜗损伤,若强度超过120dB以上,则可引起永久性聋。耳聋的程度与噪声强度、暴露次数以及压力波的峰值、脉宽、频谱、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耳聋性质多为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
3、传染病源性聋:各种急性传染病、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脑膜炎、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耳带状疱疹、伤寒等均可损伤内耳而引起轻重不同的感音神经性聋。
4、外伤性聋:颅脑外伤及颞骨骨折损伤内耳结构,导致内耳出血,或因强烈震荡引起内耳损伤,均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有时伴耳鸣、眩晕。耳部手术误伤内耳结构也可导致耳聋。
5、药物中毒性聋:多见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耳药物中毒与机体的易感性有密切关系。药物中毒性聋为双侧性,多伴有耳鸣,前庭功能也可损害。中耳长期滴用此类药物亦可通过蜗窗膜渗入内耳,应予注意。
6、老年性聋:多因老年血管硬化、骨质增生,使螺旋器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供血不足,发生退行病变,或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导致听力减退。
7、噪声性聋:是由于长期遭受85dB(A)以上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聋。其耳聋程度主要与噪声强度、暴露时间有关,其次与噪声频谱、个体差异亦有一定关系,有人发现2000Hz~4000Hz的噪声最易导致耳蜗损害。
耳聋患者近年来不在少数,突发性耳聋由其多,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学习上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