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李晖
3570
所有文章
1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手足口病的几种常见预防事项
手足口病的几种常见预防事项
发布时间:2024-03-22
浏览:3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现在又一次进入了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家长朋友们应该都知道这种疾病的传染性非常的强,所以如果家长朋友想要保证自己的孩子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要睡觉就几点做好预防工作,强化孩子的卫生习惯,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以夏秋季多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患儿在感染病毒后3-5天发病。初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

然后口腔粘膜发生损害,初发于咽部,出现1-3毫米直径大小的带有红晕的水疱,接着在软腭、颊粘膜、舌、齿龈等处也出现损害,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及小溃疡。同时在手指、足趾侧面、指甲周围及手指屈面、掌、足底出现皮疹,有时累及肛周及生殖器。水疱数目从几个至十几个,几天后水疱干涸结痂,约一周消退。个别体质较弱的婴幼儿,皮疹可广泛分布全身。

由于这种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可应用下列几项措施:

服用抗病毒的中西药,如病毒唑、银花、连翘、大青叶等;保持口腔清洁,如有糜烂,用冰硼散甘油或锡类散涂口,给与易消化的食物;

若小儿有发热,可用柴胡、黄芩或西药退热剂;皮肤损害宜外用炉甘石洗剂或无环鸟苷软膏;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及C可有一定帮助。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在1-2周可以自愈,很少留下后遗症,但也不是终身免疫,今后还可能感染此病。

当在托幼机构流行时,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小儿隔离开,将玩具用消毒液清洗,减少间接接触传播,健康儿童还可口服板蓝根冲剂预防。在夏秋流行季节时,严格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平时教育小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房间通风,尽可能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积极做到疾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手足口病病毒是如何传染的呢?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发病较为少见。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也可经口传播。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目前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以对症处理为主。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专家医生介绍说,目前针对手足口病尚无疫苗和特效药物,提前预防就特别重要。

专家说:“首先个人卫生非常重要,讲究卫生要勤洗手,保持好的生活习惯,营养好了身体健康,相对抵抗力强一些,即使感染了症状也轻微。清水洗手效果也不错。第二个,发现患者就要及时隔离。(成年人症状轻微是因为)成年人几十年来,可能感染了很多病毒,有的是隐形的,有可能已经有了抗体,成人免疫功能强,感染了症状也很轻微。”

据介绍,如防止手足口病蔓延扩散,应采取多种措施,比如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手足口病流行时,要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等等。

专家为我们讲解了关于手足口病这种疾病的常识,要知道孩子是这种疾病最主要的高发人群,所以家里有孩子的朋友们,为了保证自己的孩子身体健康,也应该要对这种疾病做好预防工作,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带孩子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多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以便提高孩子的抵抗能力。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