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吴建华
3674
所有文章
23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胰岛素强化治疗优势长远
胰岛素强化治疗优势长远
发布时间:2024-03-23
浏览:4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诊断初期就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减轻残存β细胞的负担并促进其修复,从而具有更好的1年缓解率。阶梯式治疗血糖难达标

传统观念中,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予阶梯式治疗方式,即从饮食和运动治疗、口服单种降糖药、联合用药逐级过渡到胰岛素治疗。我国2003年调查显示HbAlc(糖化血红蛋白)≥6.5%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例达到74%。而HbAlc不达标的重要原因是传统的阶梯式治疗过程中,单药治疗向联合治疗转换延迟以及胰岛素使用时机延迟所致,导致患者在胰岛素治疗前累计HbAlc>7%的时间超过10年,增加了各种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另一方面,由于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口服用药往往很难长期维持血糖达标。

胰岛素治疗缓解率更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和第三医院的内分泌学者联合全国9家中心于2004年启动了一项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观察了短期(2~5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CSII或MDI)及传统的口服降糖药(OAD)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功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382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口服药组相比,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组有更多的患者可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停止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但1年缓解率(在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情况下,血糖稳定控制)有较大差别:CSII组51.1%,MDI组44.9%,口服药组26.7%。而且,在缓解的患者中,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组患者随诊1年时检测的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与治疗后比较无差异,但口服药组1年时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却显著下降。这一结果提示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的维持可能是强化胰岛素治疗组有更高缓解率的原因。

强化胰岛素给胰岛“放假”

与既往研究不同,我们这一研究并不局限于胰岛素治疗,而是比较了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强化胰岛素治疗与口服降糖药的不同效果。不同治疗方式均可使血糖在短期内得到明显下降,但强化胰岛素治疗在诱导长期血糖控制及维持胰岛β细胞功能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这一结果说明,除了糖毒性的解除外,强化胰岛素治疗可能通过减少刺激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使“胰岛β细胞休整”,减轻残存β细胞的负担并促进其修复。

胰岛素在控制血糖达标、预防并发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临床工作中常常因其可能引起体重增加、低血糖及使用的复杂性而影响了临床医生和患者对胰岛素的使用和接受。UKPDS结果告诉我们,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是由于并发症的出现,而非胰岛素的使用。因此,胰岛素强化治疗不应作为糖尿病治疗的最后选择。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糖尿病需终生服药的传统观念,开创了早期治疗使相当一部分病例获长期缓解的先例。”中华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李光伟日前接受采访时说,他们从2002年开始做相关研究,对部分新诊糖尿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其中有约50%的患者2年没有服用降糖药而实现血糖正常,最长的已经停药六七年。“当然治疗后仍需要控制饮食、保持运动等。”国外1997年就有少数病例的类似研究结果。李光伟介绍说,后续研究显示,糖尿病病程小于五年,超重或肥胖,空腹血糖较高,尚未正规治疗的病例从这一疗法中获益的可能较大。李光伟表示,这一新疗法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组在2006年曾组织全国讨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回复胰岛β细胞功能是现实还是梦想”,相关文章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上发表并被科技部评为2008年国内最有影响的百篇论文之一。他们还将针对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国内开展病例数较多、随访期间较长、设计较严密的研究,对其适应症、禁忌症、合理疗程等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使这一疗法更加规范。李光伟强调,为保障医疗安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不宜用于以下情况:老人或已经
张印星
发布时间:202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