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张久亮
3612
所有文章
1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高血压患者的必修课!
高血压患者的必修课!
发布时间:2024-03-21
浏览:19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高血压患者常常为血压的波动不稳而困惑,因为医生总是告诫患者要维持血压的稳定下降,但实际上血压常像大海一样澎湃起伏。那么,正常人的血压有波动吗?高血压者的血压波动有什么特点吗?血压的这种波动特性究竟应当怎样评估和对待?它们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使血压波动如人意愿呢?

血压能象一碗水哪样风平浪静吗?

受机体生物钟的控制,人体的许多生命活动在一天内呈现周期性变化。我们把这个特性称作昼夜节律性。在昼夜节律性的影响下,不同的人的血压也呈现昼夜节律性变化。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血压在一天之中,不仅会随时间、生理状态的不同而波动,放大到一年中,血压同样会随季节变化波动。

人在兴奋、恐惧和运动时血压可明显升高,当兴奋、紧张情绪消失或者停止运动后血压又迅速下降;睡眠时血压会降低,而醒来时下降的血压又会立即回升;环境温度下降则血压升高,环境温度升高则血压又降低。此外,血压还可受吸烟、饮酒、饮咖啡等因素影响而引起一时性变化。

血压昼夜波动有什么规律?原因是什么?

正常人清晨起床后(6时)血压急剧上升,约8~9时达高峰,然后下降。下午17~18时血压再次升高,此时为第二高峰,从18时开始缓慢下降,夜间2~3时血压最低,血压昼夜波动相差超过10%,收缩压波动大于舒张压,日间血压波动大于夜间。将24小时血压测值画成线条,形似长柄的汤杓,称为杓型血压。如果血压谷峰变化小于10%,甚至夜晚反比白天高,称为非杓型血压或反杓型血压,它们都应视为异常改变。约70%的人符合以上典型的双高峰型血压波动规律,约25%的人仅出现早上或傍晚一个高峰,随着年龄的增长,24小时血压波动幅度变小。

大多数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4小时血压波动曲线同正常人相似,夜间睡眠时血压有明显的下降,但总的水平较高,波动幅度较大。血压最高值多在下午出现,但也可出现在早晨。重度高血压或伴有心、脑、肾明显损害者,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严重失眠者,血压昼夜节律不明显或消失(“非杓型”)。即便血压曲线呈“杓型”,其血压整体水平较高。

严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者和部分明显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的24小时血压波动曲线则表现为白昼血压低下或直立性低血压,夜间血压升高。

继发性高血压24小时血压的变化小于原发性高血压者,肾性高血压的昼夜节律明显减弱,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原发性高血压者。肾动脉狭窄所引起的高血压呈持续的血压升高,不出现夜间睡眠中血压下降,且接受药物治疗后也无明显降低。嗜铬细胞瘤及少数原发性高血压的24小时血压波动曲线常表现为发作性血压升高和直立性低血压。

了解血压昼夜波动规律的重要性?

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波动大于20mmHg或者血压仅在高峰期高于正常值,但因血压高峰期正好避开日常门诊的时间,所以极易造成漏诊。血压波动大不仅引起高血压病患者的头痛、头晕、头胀以及心、脑、肾、血管的损害,还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因此及时发现、正确认识并采取措施使患者昼夜血压趋于平稳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血压波动的原因是什么?

血压的昼夜波动是人类千百年来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规律为心血系统造就的适应性变化,可使人的心脏、脑和肾等器官在白天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以满足劳作活动的需要,而夜晚却得以调整和休息。这个波动性受到血压的内在变化规律、外界环境因素以及测量血压时的测量误差三个方面的影响。原发性高血压伴有更年期综合征时可导致血压波动性升高,甲亢、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病伴有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血压波动性也明显升高。选择药物不合理及使用方法不当已经成为导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总结为六个因素:

1、人体生理活动:一般在安静、休息、心平气和和状态下血压较低;在劳动、情绪变化(如高兴、悲伤、紧张)、进食、排便时均可使血压升高。剧烈运动能使收缩压上升2.7kPa(20mmHg)左右。

2、季节变化:据实践调查可知,正常血压者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冬季高夏季低。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