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母艳蕾
3543
所有文章
1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便秘人群吃哪些食物好呢
便秘人群吃哪些食物好呢
发布时间:2024-03-23
浏览:6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问题一:便秘到底有多痛苦?

张小姐:我一直有便秘情况,三年来越来越严重,后来到一周一次,但是我不是那种拉不出来的,是根本就没有便意,所以只能干着急。我也试了吃各种好消化的东西促便。之前听说早上空腹喝盐水会拉,我试过但是没用,我同事百试百灵,还有早上空腹吃香蕉或者火龙果等等。说实话,就火龙果前几次感觉效果还行,后来没啥用,香蕉就不提了,没啥效果。我也试过喝蜂蜜水,还是没有用,那段时间真是绝望了,感觉自己是不是得了绝症,又不敢去医院看看。每天都在纠结这个问题,感觉自己要疯了。

我真的很努力了,就是拉不出来

生活中像张小姐这样被便秘困扰的人不在少数,此类病人大多精神焦虑,脾气急躁或抑郁。便秘到底有多难受呢?曾有患者作诗云:夜坐便器拉复起,下坑仿佛三更,家老鼻息已雷鸣,用力都不应,握纸听水声。

长恨畅通非我有,何时忘却盈盈。瓷池风静淡水平。舒爽从此逝,绿豆寄余生。可想而知便秘为什么会把人折磨疯狂了。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的人曾有过便秘,尤其是老年人、孕妇和小孩的发生率最高。

人正常的生理是每天至少排便1-2次,如果24小时不排便的话,再排便就很容易出现粪便干结不易排出的现象,也就是便秘。那为什么会这样呢?人体是个很精密的仪器,各个器官各司其职,小肠是负责吸收营养的,而大肠是负责吸收水分的,食物在小肠吸收了营养之后,将毒素和废物排入大肠,准备排出体外,这样来维持平衡,所谓的有出就有进,人体通过口腔进食,再通过大肠的肛门将废物排出。

如果便秘的人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小肠吸收营养后,废物排入大肠,可是,不能顺利排出体外,那么大肠就会将粪便里的水分吸收,同时也会将毒素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这样不仅导致大便干结不宜排出,也会增加肝脏的负担,我们会发现经常便秘的人脸色都很晦暗,而且,非常容易长痘痘,口气也很重。

便秘对健康的危害非常大,轻度可以引起痔疮、肠道溃疡、憩室等,严重的就是直肠癌,一般有10年以上便秘历史的人发生癌变的几率非常大。所以,一定要防止便秘。

便秘有苦难言

1、便意少,便次也少

此类便秘可见于慢传输型和出口梗阻型便秘。前者是由于通过缓慢,使便次和便意均少,但间隔一定时间仍能出现便意,粪便常干硬,用力排便有助于排出粪便。而后者常常是感觉不明显,不易引起便意。

2、排便艰难,费力

突出表现为粪便排出异常艰难,也见于两种情况,以出口梗阻性便秘更为多见。患者力排时,肛门外括约肌呈现矛盾性收缩,以致排便困难。这种类型的便次不一定少,但费时费力。如伴有腹肌收缩无力,则更加重排便难度。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通过缓慢,粪便内水分过多被吸收,粪便干结,尤其是长时间不排便,使干硬的粪便排出异常困难,可发生粪便嵌塞。

3、肛门堵塞感

虽频有便意,便次不少,即便费力也无济于事,难有畅通的排便。可伴有肛门直肠刺激症状,如下坠、不适等。此类患者常有直肠感觉高度敏感,或伴有直肠内解剖,如直肠内套叠以及内痔等。

便秘离哪些人群更近

1、有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的人群,容易诱发便秘情况。

2、有中枢神经及外周神经系统性疾病人群,其肠道交感、副交感神经也容易异常,从而导致肠道运动功能缺陷,容易诱发便秘情况出现。

3、有肠道肿瘤或者炎症疾病的人群,其肠道结构性也会发生器质性改变,这种情况下也容易诱发便秘。

4、长期服用利尿药物、抗抑郁药物、抗帕金森药物等的人群,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导致便秘。

5、因为生活、工作等方面问题,导致神经紧张的人群,由于关注点分散,对排便感觉迟钝,也容易诱发便秘。

请克服心理障碍,及时就医

不少人对便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觉得便秘是一件小事情,没有必要去医院就诊,自己随便药店买点药吃一吃就行了。还有一部分人觉得便秘如痔疮一样,羞于启齿,忍忍就好了,一来二去,愈发严重。

我们人体内的毒素,除了排汗和小便之外,还有一大重要途径,就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如果长期便秘,可想而知,体内积攒了多少的毒素,加上这些毒素不能及时的排泄出去,甚至会诱发炎症、肛肠病等疾病。便秘甚至还会导致身体原本患有的疾病加重情况,例如肠梗阻、肠憩室病等,在生活上,严重影响到质量。

如果一出现便秘,就使用大黄和番泻叶等泻药,虽然可以促进排便,但是肠道里面的津液也会受到伤害,刚开始会有作用,但是之后反而会阻碍肠道的蠕动,停药后,甚至有可能加重便秘情况,造成了一种不吃泻药无法大便的尴尬。而且,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还会引起大肠黑变病,造成严重的后果。

便秘虽然是很常见,但是也不要小看,如果过了一星期,仍然处于便秘情况,就要及时就医,到正规医院做相应的检查治疗,不要私自乱用药。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