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李晖
3570
所有文章
3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
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
发布时间:2024-03-22
浏览:4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温馨提示:无症状型心肌缺血(SMI),又名“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完全无症状者此类患者平时可完全无临床症状,可能在偶然检查中发现有暂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型心肌缺血主要有自发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诱发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有冠心病症状病人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发生在日常活动中,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约3/4为此类自发性SMI,表现为一过性ST段压低而临床无症状,通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非体力活动时或脑力活动时,发生心肌缺血时比活动平板试验引起心肌缺血时的心率要慢得多,大约慢20次/min,其中约50%发生在接近基础心率时,提示SMI发作是冠状动脉供血减少而不是心肌需求增加,此外,SMI的发作频度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一样,具有典型的昼夜周期变化,以上午为最常见,这种节律变化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儿茶酚胺的分泌等相一致,自发性SMI患者,貌似健康,但常以猝死,心肌梗死为首发临床表现。SMI发生在心脏负荷试验时,在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中,约1/3为此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诱发性SMI表现为运动性ST段压低,而平时心电图可完全正常,提示此类病人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的基础上,心肌耗氧增高的结果。心绞痛病人约40%在运动试验中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部分心绞痛病人在疼痛发作间期表现有持续性ST段压低。心绞痛病人在药物治疗下的无症状性ST段压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性ST段压低。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的临床检查手段
温馨提示:心肌缺血发生后,心肌细胞会出现一系列代谢与功能的变化,采用多种无创及有创方法可以发现这些病理生理变化,从而反映心肌缺血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1、心电图普通心电图诊断SMI的依据是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伴或不伴T波倒置,但无症状。持续性ST-T波异常者多有严重冠状动脉病变。2、动态心电图监测其临床应用最为普遍,它是目前研究日常生活中无痛性缺血的最好方法。具有无创、简便、准确、实时、可重复性及可定量等优点,能准确反映出心肌缺血的发作频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在动态心电图中,约30%的心肌缺血发作是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中约68%~84%的缺血性ST段压低是无症状的。暂时性心肌缺血的标准是在j点后80ms,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持续1min以上,发作相隔时间1min以上。而ST段上斜型抬高和T波改变可频繁地发生在正常人,不作为暂时性缺血指标。动态心电图很少有假阳性,且能提供心肌缺血的发作频度和持续时间,有利于估计预后和指导治疗。3、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它已广泛应用于筛选和初步诊断冠心病缺血患者。由于无痛性心肌缺血病人缺血发作时缺乏主观症状
杨冬
发布时间:202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