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前不久,江苏盐城市一名18岁的高中生因“膝关节海绵状血管瘤术后两次复发”到上海血管瘤专科医院治疗。彩超显示右膝关节皮下可见一大小约4.1cm*3.9cm的不均质回声区显示,界不清,无包膜。在助手的配合下,专家为其施行了“超导介入消融”非手术治疗血管瘤的方案,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复查,患者完全恢复正常,膝关节功能为受影响,既避免了手术及麻醉带来的风险及创伤,又节省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治愈的几率。
血管瘤是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部位为颌面、头颈和口腔,其次发生于四肢、躯干。肌肉和关节的发生率约为1%,年轻人多见,多发生于膝关节及股四头肌。
发生于关节的血管瘤常表见为关节反复肿胀,活动时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可有肌肉萎缩。关节穿刺抽出血性液。部分患者可触及囊性肿物,有压缩性和明显压痛。
超声检查血管瘤显示为液性可压缩性肿物,其内回声不均匀,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边界不清。血管造影具有诊断价值,可以确定肿瘤的供血血管及其范围,局部显示造影剂的浓聚,血管增粗迂曲排空延迟。核素扫描诊断的准确性较高,显示为核素浓聚,排空延迟。MRI对血管瘤的大小和侵及的范围帮助很大。
血管瘤专家主持开展的“超导介入消融技术非手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研究”,日前获得中华医学会2011年科学技术进步2等奖。自2000年以来,专家将传统的一些血管瘤治疗方法,比如手术、激光、冷冻、铜针、硬化剂注射等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总结其利弊,并结合现代医学的高科技手段,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取长补短,采用非手术微创的技术制定的一套成熟的治疗方案,有效的避免了过程血管瘤治疗中的一些弊端,同时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超导介入消融技术,是在超声的引导下将头发丝粗细的微导管介入到引起异常结构的营养支管腔及膨大处,同时导入药物,再利用先进的Cynergy血管病变工作站所发射的绿光对瘤体深部进行照射,使深部异常静脉血管瞬间凝固闭塞,并阻断瘤体的营养供应,血管瘤内壁腔隙及静脉血管腔内大量血栓形成,最后导致血管瘤内皮细胞失去活性,血管瘤逐渐消退,最后达到治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