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吴春波
3581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小儿腹股沟斜疝
小儿腹股沟斜疝
发布时间:2024-03-22
浏览:15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小儿腹股沟疝(inguinalhernia)均是斜疝,几乎都是先天性鞘突未闭,其特点是疝囊后壁与精索紧贴。不是所有开放的鞘状突都将发生腹股沟疝。据统计,1岁以内的婴儿尸体解剖发现鞘状突未闭者占57%,而有疝的临床表现者,为数远低于此。只有当腹腔脏器被挤入未闭鞘状突时,才形成疝。腹内压增高则是疝的诱发因素,如小儿剧烈哭闹、长期阵咳、便秘和排尿困难等。此外,小儿腹股沟管很短,约1cm,而且近乎垂直地从内环通向外环。腹压增加时,压力直接指向皮下,没有斜行腹股沟管的缓冲制约作用。婴儿又多仰卧,两髋常屈曲、外旋、外展,使腹肌松弛,收缩力减弱,婴儿期很容易发生疝。

[临床表现]

婴儿的腹股沟疝可于出生后第一次剧烈哭声中就出现,特别是早产儿,因其鞘状突尚未完全闭塞,疝的发生率较高。但一般都是在2~3个月或更晚一些时候发现。块物只是在哭闹或用力时才在外环部突出,如予以喂奶或安静后,块物即消失。幼儿或较大儿童的腹股沟疝,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加,膨出的块物向阴囊上极伸展增大,部分病例块物进入阴囊内,甚至阴囊底,在腹腔外停留时间也延长,平卧后肿块消失。没有并发症的腹股沟疝除有坠胀外,一般不觉痛苦。生长发育也和正常小儿无差别。

腹股沟局部检查可见较小的腹股沟疝位于外环及阴囊起始部,呈椭圆形。较大的可降至阴囊内,外观颇似心形。肿块质软,有弹性,上极在外环部逐渐消失至腹股沟管中,边界不清。用手将块物轻轻地向上进行挤压,肿块即可被还纳入腹腔,并可听到咕噜声。复位后用手指压在内环处,小儿咳嗽时,可以感到冲动。移去手指,块物又重新出现。不少病例就诊时无块物出现,增加腹压后仍不见有疝,应仔细比较两侧腹股沟部,有时可以发现有疝的一侧稍隆起。手指在腹股沟韧带上方来回滑动可摸到增粗的精索,并有两层丝绸互相摩擦的感觉。

[治疗]

尽管腹膜鞘突管在出生后可继续闭塞,但有疝的小儿却很少有自愈之可能。因此,腹股沟疝经诊断后,都应进行手术治疗,以防多次发生钳闭性疝,甚至包括早产儿。手术治疗腹股沟疝已相当安全,可不受年龄限制。但因系择期手术,以选择适当时期为宜。体弱多病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长期咳嗽促使疝的出现频繁,家长要求治疗的心情常较迫切,此时应说服家长,先治疗原有疾病,在适当的季节进行手术治疗。患有严重疾病的小儿,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及传染病后全身虚弱等宜暂缓手术。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
腹股沟斜疝
小儿腹股沟疝(inguinalhernia)均是斜疝,几乎都是先天性鞘突未闭,其特点是疝囊后壁与精索紧贴。不是所有开放的鞘状突都将发生腹股沟疝。据统计,1岁以内的婴儿尸体解剖发现鞘状突未闭者占57%,而有疝的临床表现者,为数远低于此。只有当腹腔脏器被挤入未闭鞘状突时,才形成疝。腹内压增高则是疝的诱发因素,如小儿剧烈哭闹、长期阵咳、便秘和排尿困难等。此外,小儿腹股沟管很短,约1cm,而且近乎垂直地从内环通向外环。腹压增加时,压力直接指向皮下,没有斜行腹股沟管的缓冲制约作用。婴儿又多仰卧,两髋常屈曲、外旋、外展,使腹肌松弛,收缩力减弱,婴儿期很容易发生疝。
潘永源
发布时间:2024-03-22
 
什么是小儿腹股沟斜疝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疝的一种。它是一种先天性发育障碍,发病率较低,早产儿或发育不良儿童易患此病。主要原因是因为腹壁不够坚固,导致腹股沟的鞘状突起没有及时闭合。常发生在1岁以内。如果用力哭闹、排便或做剧烈运动,腹股沟会有一个肿块,躺下后就消失了。一般没有疼痛,但可能会有肿胀的感觉。如果肿块不能自行回到腹腔,就会出现疝嵌顿。一旦被监禁,孩子会出现腹痛、呕吐、排便不畅、哭闹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出现睾丸萎缩或卵巢缺血性坏死等严重后果。通常1岁以下的小儿腹股沟斜疝可以自愈。如果出现嵌顿,就需要手术。1岁多的孩子不能自愈,要尽早手术。
彭华
发布时间:202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