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田亚丽
3573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淋病奈瑟氏菌的耐药机制
淋病奈瑟氏菌的耐药机制
发布时间:2024-03-21
浏览:6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淋病奈瑟氏菌是性传播疾病(STD)淋病的主要病原体。淋病在我国各种法定传染病中发病率仅次于疟疾和肝炎居第3位。其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率逐年上升。研究淋病奈瑟氏菌的耐药性对于淋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治疗淋病奈瑟氏菌感染的核心药物有5种:青霉素、四环素、壮观霉素、环丙沙星及头孢三嗪。关于淋病奈瑟氏菌耐药起源,现代微生物学认为有两种可能:自发突变学说,即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菌株的自发突变。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随着抗生素的应用,抗生素敏感的细菌逐渐减少而耐药菌逐渐增多;耐药遗传信息的传递产生了新的耐药株。染色体DNA或质粒基因上有控制耐药性的遗传信息,淋病奈瑟氏菌耐药基因在细菌DNA重组时进入敏感菌株,从而使耐药菌株增加。

青霉素是治疗淋病奈瑟氏菌感染的传统药物。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是:一是产生可以特异性的打开青霉素等药物分子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使药物完全失去抗菌活性。二是使细菌的渗透性降低以及自溶酶减少,细胞膜对青霉素的渗透性降低,细菌耐药水平升高,这是产生染色体介导的耐药青霉素株的关键。调查发现,淋病奈瑟氏菌对青霉素已经高度耐药,已不适用于治疗淋病。

四环素因其价廉有效而用于淋病奈瑟氏菌感染治疗,但近年来发现该药易引起二重感染,且其耐药率也呈上升趋势,现较少用于临床。其耐药机制是tetM基因胞质所编码的蛋白能抑制四环素类药物对细菌核糖体的毒性作用,该基因可以随质粒在淋球菌间,甚至异种细菌间转移,获得该基因的细菌即表现为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淋病奈瑟氏菌已对四环素有高度耐药性,故不常使用。

壮观霉素主要作用于细菌核蛋白,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奈瑟菌属耐药株16SrRNA基因改变使壮观霉素与16SrRNA的作用出现问题,无法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从而导致其耐药。但这种壮观霉素仍为目前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为人工合成的抗菌制剂,主要作用于细菌的DNA回旋酶和IV拓朴异构酶。淋菌编码该二种酶的基因发生突变时即可表现为耐药性。由于淋病奈瑟氏菌对喹诺酮高水平的耐药性。环丙沙星已不能作为治疗淋病的主要药物。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开发是抗生素中最快的,其化学结构特点是在头孢烯环的C3引入阳离子季胺基,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药物易透过细菌外膜的膜孔。由于抗生素的滥用,淋病奈瑟氏菌已广泛产生产生了一种ESBLs菌。ESBLs是一种主要由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生的酶。该酶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单环类的β-内酰胺环,使其灭活,产生耐药。其在各地的耐药率明显不一,因此,先了解本地区的淋病奈瑟氏菌耐药情况再相应用药,防止滥用造成耐药株的广泛形成。

了解淋病奈瑟氏菌耐药机制与特性,可以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及抗生素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于治疗淋病有积极的意义。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