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目前冠心病治疗方案主要有三种:药物保守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对于少数冠状动脉病变轻,狭窄程度不重,累及冠状动脉分支不多的患者,单纯药物治疗就可以了。主要药物有:①、扩冠状动脉类药物,可以扩张冠状动脉,预防冠状动脉痉挛,防止或缓解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代表药物有硝酸甘油;②、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最常应用的是阿司匹林,廉价易得,副反应低,便于长期应用。此外还有其它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波利维等;③、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它可以降低心率而降低心肌耗氧量,预防心肌缺血及预防猝死。代表药物有倍他乐克;④、钙拮抗剂,代表药物有地尔硫卓;⑤、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果合并有心律失常时应用。⑥、其它还有抗高血压药物以及调节血糖、血脂类药物,用以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从而减缓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延缓冠状动脉病变的进程。对于多数冠心病患者,仅仅药物治疗是不够的,需要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是由心脏外科医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如果冠状动脉病变仅仅局限在分支血管的局部,范围不长,并且没有累及其他分支的开口,这类病人可由内科医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采用特殊的导管,经股动脉穿刺,如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那样,逆行进入冠状动脉狭窄处。然后先用球囊扩张狭窄部位,再放入冠状动脉支架,将狭窄的冠状动脉管腔扩张开来,使血流得以通过,从而达到恢复心肌灌注的效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创伤小,恢复快,易被患者所接受,这是其优势所在。但是其适应症较窄,对左主干病变、多支病变、长段病变、血管完全堵塞、血管细小、远端狭窄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难以处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异体材料的留置,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导致介入治疗失败的问题。早期内科介入术后再狭窄率明显高于搭桥术,而且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亦不明显。其短期和中期的效果甚至可以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媲美,但是它引起的迟发血栓和再狭窄仍不可忽视,而且其长期效果至今尚无定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冠脉搭桥术。而“架桥”用的血管材料,最常见的就是自体的乳内动脉、大隐静脉、桡动脉,此外还有胃网膜右动脉,头臂静脉等材料。适用于左主干病变、多支病变、长段病变、血管完全堵塞、分支细小、冠脉远端狭窄、管壁钙化、支架后再狭窄、介入治疗出现并发症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以及合并糖尿病等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患者。总的来说,凡是各种原因无法行内科介入或是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都可行冠脉搭桥术解决。随着CABG技术的不断成熟,不停跳搭桥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创手术的开展、内镜技术的应用、术前评估和准备的完善、术中心肌灌注保护技术的提高、术中术后对桥血管的保护和维护的重视,术后监护水平提高等,CABG手术的死亡率大大减少。多项研究表明,冠脉搭桥术在缓解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冠脉病变的患者,重新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是很重要的,我们称之为“再血管化”。而冠脉搭桥术在再血管化方面更是具有相当的优势。CABG桥血管左乳内动脉吻合左前降支,1年通畅率达95.7%,10年通畅率在90%以上,已被全世界所公认。桡动脉作为桥材料远期通畅率高,1年通畅率为90%,5年通畅率为84%。大隐静脉是最常用血管,易于取材,口径较大,长度合适,10年通畅率在50~60%左右。预防可以避免发生冠心病。首先,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冠心病的发生是很多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如吸烟、高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吸烟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血小板聚集,减低冠状动脉及侧支循环的储备能力,还可以引起高血压。不良饮食习惯可引起高脂血症、肥胖以及糖尿病,这些都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力劝吸烟者戒烟,肥胖者严格控制体重,多动比少食更重要。合理膳食以降低总脂肪、饱和性脂肪和胆固醇摄入,体重超重者要限制总热量,如血脂水平明显异常,可选用血脂调节剂。参加适量体力活动和锻炼。其次,要避免超负荷运转。人到中年,各种器官明显退化,应学会调节生活节奏,张弛相间,千万不能长期使体内的“发动机”总在全速运转。第三,对于合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病人,应控制血压、血糖以及血脂至正常水平。对于中老年人,应定期检查身体,并力求做到“动而不过,食而不腻,壮而不胖”。第四,如果患上了冠心病,应积极就医,且莫“讳疾忌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避免使小病转化为大病,不仅花费更低,而且治疗效果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