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刘国旗
3608
所有文章
3
查看次数
2
昨日次数
知识库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发布时间:2024-03-23
浏览:21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大学毕业20年后同学们再次相聚。欢庆之余大家注意到,当年的小伙儿、少女现已是面貌形体大改,估计体重平均增长了十余斤,全班总重量增加了近千斤!同学中有11%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

大家谈论着这样一件事:曾是篮球队长的赵钊,最近病重住院,险些不治。

赵钊毕业后下海经商,自创公司做了老总。他忙于经营,应酬频繁,疏于锻炼,体重直线上升。40多岁的他血压、血脂、血糖都明显偏高。虽然有医生朋友曾警告他,但没有什么改观。就在前些天,赵钊因突发胸痛住进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经过抢救,做了心脏血管支架手术才起死回生。

有了这回折腾,大家都意识到了健康危机,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代谢综合征

那个让赵钊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罪魁祸首就是——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指在一个人身上多种代谢异常情况同时存在的现象,包括: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紊乱、全身或腹部肥胖、高胰岛素血症伴胰岛素抵抗、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等。

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公布了我国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具备以下4项中的3项以上者可诊断代谢综合征:

1.超重和(或)肥胖:体重指数≥25kg/m2;

2.高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及(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及已经确诊糖尿病者;

3.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Hg者;

4.血脂紊乱:空腹血甘油三酯≥

1。7mmol/L及(或)空腹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0。9mmol/L、(女)<1.0mmol/L者。

现状不容忽视

由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等组成的代谢综合征,已经是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增加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而且经常“狼狈为奸”。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调查显示,目前在中国城市20岁以上的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4%—16%,即每6—7个人中就有一个。

国外报告的一项针对35—70岁人群的调查表明,代谢综合征患者在未来7年中,每8个人就会有1人因代谢综合征死亡,其中因糖尿病导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数量是正常血糖者的4。5倍;代谢综合征患者死于中风、患心脏衰竭的几率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肥胖是源头

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源头,心血管病是代谢综合征的后果。

据我国新近公布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中国人群肥胖的特点是腹型肥胖,或者称为中心型肥胖。在代谢综合征患病人群中,腹型肥胖是最常见的组成成分。肥胖直接带来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观有研究表明,当体重指数超过30kg/m2时,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提高10倍。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是长达数年且悄无声息的过程,犹如海里的巨大冰山,露出水面的仅仅是冰山的一角。一旦出现了血糖异常,或高血压,血脂异常,都说明潜在的复杂疾病正在发展,已经不可等闲视之了。

防治是当务之急

对代谢综合征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已是当务之急。

对于代谢综合征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对他们进行有效、有序的健康教育和治疗管理。

一般认为,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有:

1.年龄超过40岁;

2.有1项或多项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如肥胖高血压);

3.患有心血管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痛风、多襄卵巢综合征等疾病;

4.有相关疾病家族史: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尤其是多项组合。

那么如何积极地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呢?首先是减少身体内过多的脂肪,特别是腹部;减少饮食中摄八过多的脂肪和糖类;加强体育锻炼;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防治代谢综合征,主要目标是预防临床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减少心血管危险事件,降低病残和死亡的发生率。

为了让更多的人远离这个无声杀手,应该对体重超重者尽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对改善生活方式后仍未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应选择药物治疗,针对组成代谢综合征的每一项疾病进行多环节的联合治疗。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