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气滞指的是体内的气的运行不畅,在某一个部位产生阻滞的病理。临床表现,主要就是局部出现胀满或者疼痛的症状,气滞久了就可以引起血瘀,这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在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表现,比如在头部的气滞血瘀,可以表现为头胀头痛,这个头痛像针刺样的。
在四肢关节的气滞血瘀,可以表现为关节的酸胀肿痛,皮肤会红肿,有的地方会出现青紫,行走疼痛。
有气滞血瘀症候患者,应该常吃一些理气、活血、化瘀通络的食物或者中成药。气滞血瘀它其实是一种中医的病症,属于气血同病,是指气机的运行阻滞导致血液运行的障碍,所以同时出现了气滞和血瘀并存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吃一些理气活血化瘀的中成药。比如说是肝郁气滞血瘀的,就可以吃点柴胡疏肝散或者逍遥丸。如果说是心脏的心气郁滞,同时导致血瘀的,可以吃点血府逐瘀、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等。
研究发现,人体长期处于气滞血瘀状态,组织缺血,细胞处于“饥饿”状态,会加快衰老。因此,对气滞血瘀体质而言,行气活血有预防衰老的功效。
在生活上,应保持愉快的情绪,有助于改善气血运行。避免大怒、惊恐、忧思等不良情绪对气血运行的影响。
坚持体育活动,运动量因人而异。每次运动锻炼应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
体内的水分通过呼吸、皮肤蒸发和大小便排出。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可使血液中水分减少,导致血粘度增高,血行缓慢。所以,气滞血瘀体质平时宜多饮水,每天摄入量不低于2000毫升约8杯水)。
老年人因元气的推动功能减退,容易导致气滞血瘀。宜坚持“快步走”运动。据测试,“快步走”时所吸入的氧气,是人体安静状态下的8倍,能大大改善“血瘀”状态。
“寒则气滞”、“寒则血凝”,气滞血瘀体质除衣被保暖外,在寒冷环境的时间不宜过久。冬季室温应不低于摄氏20度。夏季使用空调降温,室温也不宜过低,一般宜保持在25~26度左右。每天用热水泡浴,有利于改善全身气血运行,如能定期进行药浴、按摩,则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