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如何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呢?先天性白内障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你了解吗?我们来看看下面内容的详细介绍:
随着显微手术技巧的完善和器械设配的改进,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效果都取得了明显提高。但对于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其手术操作相对困难而且效果欠佳。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对视觉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儿童白内障摘除术后是否同期植入人工晶体,长期以来一直是眼科争论的焦点问题。现将先天性白内障相关问题讨论分析如下。
一、先天性白内障的定义
先天性白内障(congenitalcataract)是指出生前后就已存在及一部分在出生后逐渐发展的、由先天遗传或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晶状体混浊。新生儿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率约为4%。新生盲儿中有30%左右是由白内障所致。
二、先天性白内障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
根据先天性白内障不同的形态、程度、部位等可分为不同类型。其各自的临床表现也有不同。
1.全白内障:晶体全部或近于全部混浊,也可以是在出生后逐渐发展,在1岁内全部混浊。这是因为晶体纤维在发育的中期或后期受损害所致。临床表现为瞳孔区晶体呈白色混浊,有时囊膜增厚,钙化或皮质浓缩甚至脱位。视力障碍明显,多为双侧性,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多见,在一个家族内可以连续数代遗传。少数为隐性遗传,极少数为性连锁隐性遗传。
2.膜性白内障:当先天性完全性白内障的晶体纤维在宫内发生退行性变时,其皮质逐渐吸收而形成膜性白内障。当皮质肿胀或玻璃体动脉牵拉后囊膜,可引起后囊膜破裂,加速了皮质的吸收,即表现为先天性无晶体。临床表现为灰白色的硬膜,有多少不等的带色彩的斑点,表面不规则,有时在膜的表面可看到睫状突和血管,后者可能来自胚胚血管膜。亦有纤维组织伸到膜的表面,故又称血管膜性白内障或纤维性白内障。单眼或双眼发病。视力损害严重。少数病例合并宫内虹膜睫状体炎。
3.核性白内障:本病比较常见,约占先天性白内障的1/4。胚胎核和胎儿核均受累,呈致密的白色混浊,混浊范围为4~5mm,完全遮挡瞳孔区,因此视力障碍明显。多为双眼患病。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隐性遗传,也有散发性。
4.绕核性白内障:此种类型的白内障很常见,占先天性白内障40%。因为混浊位于核周围的层间,故又称为板层白内障。通常静止不发展,双侧性。临床表现是在胎儿核的周围绕核混浊,这些混浊是由许多细小白点组成,皮质和胚胎核透明。在混浊区的外周,有“v”字形混浊骑跨在混浊带的前后,称为“骑子”。由于核中央透明,视力影响不十分严重。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晶体在胚胎某一时期的代谢障碍而出现了一层混浊。同时也可伴有周身其它系统疾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多,在文献上曾有报告在一家系垂直传代多达11代,在542人中有132人为绕核性白内障患者。
5.前极白内障:本病的特点是在晶体前囊膜中央的局限混浊,混浊的范围不等,有不超过0.1mm的小白点混浊;亦可很大,并占满瞳孔区,多为圆形,可伸入晶体皮质内或是突出到前房内,甚至突出的前极部分触及到角膜,称为角锥白内障。在角膜中央有相对应的白色局限性混浊。部分有虹膜残膜。前极白内障的晶体核透明,表明胚胎后期的囊膜受到损害,囊膜异常反应而形成一个白色团块,用针可将混浊的团块拔掉,保持晶体囊膜的完整性。双侧患病,静止不发展,视力无明显影响,可不治疗。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