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中医学对腹水的认识非常早,在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即有系统的论述。《素问·腹中论篇》“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且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
内经对腹水的症状描述非常经典且言简意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因为肚子胀,早晨吃了饭晚上就不能吃了。病名叫鼓胀,治疗用“鸡矢醴”也就是鸡粪,当然这种方法目前已很少应用了,因为一般人无法接受。另外《内经》谈到本病的一个特点“时有复发”即容易复发,还谈到复发的原因即“饮食不节”。可见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对本病已经有了系统的观察。
《内经》以后历代医家均对本病有大量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就是腹水难治。中医学认为最难治的四种病是“风、痨、臌、噎”,也就是中风(脑血管病后遗症)、痨病(结核病)、臌胀(腹水)和噎膈(食道癌)。《医学三字经》说“单腹胀(腹水),实难除”。
(1)气虚水停:脾虚和肾虚在腹水的形成中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可以采用补肾健脾的方法治疗。
(2)气滞水停:气机郁滞和腹水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可以采用行气利水的方法治疗。
(3)血瘀水停:中医学认为“血不利则为水”,这和西医门静脉高压导致腹水的认识是一致的。因此可用活血利水的方法治疗。
(4)阳虚水停:中医血认为脾肾阳虚和腹水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采用温补脾肾的方法对腹水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具有改善肝脏合成功能和降低门静脉高压的作用,属于治本之法。
(5)阴虚水停:阴虚型的腹水是腹水中最难治疗的,这种类型从西医角度一般均存在肾功能损害或严重的感染,西医过度的利尿也容易导致这一情况。中医在治疗中存在养阴则助水,利水则伤阴的两难境地,因此效果欠佳。
腹水初起量小时单纯采用西医或中医的治疗方法效果都较好,临床比较难治的是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的大量腹水,尤其以伴有门静脉栓子存在的腹水为较难治,因为一旦出现门静脉栓子则会导致无法改善的门静脉高压,很难彻底治愈。
顽固性腹水一旦继发肾功能损害则成为肝肾综合征,肝肾综合征除非采用肝移植,否则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因此,腹水的治疗最好中西医结合,要争取早治疗,彻底治疗,注意腹水消退后的保养,减少复发。
中医在腹水的治疗方面有着非常灵活的方法,即使肝病的终末期,采用中医逐水的方法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中医治疗腹水的最大优势在于改善肝脏合成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去除腹水产生的根源。
(1)低白蛋白血症: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导致血中白蛋白含量很低,导致体液从血管中渗出。道理就像剁碎的白菜放上盐一样,水就渗出来了。
(2)门静脉高压:肝内多发的肝硬化结节或肿瘤导致门静脉中的血液无法通过,造成门静脉高压,出现腹水。道理就像发洪水时河道下游淤塞,上游必然发大水一样。
(3)感染:早期渗出的腹水由于自发性感染造成腹膜炎,腹水就更加增多且难治。道理就象长疮后要化脓一样。
(1)利尿: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单纯使用效果较差。
(2)放水:更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不能作为长期的治疗方法。
(3)补充白蛋白:属于比较有效的方法,但如果肝脏自身合成白蛋白的机能没有恢复,单纯补充白蛋白虽然有效,但停药后容易复发。近两年血液制品非常紧张,白蛋白供不应求,所以大大限制了腹水的治疗效果。
(4)抗感染:对于控制腹腔的感染有效,但不能完全解决腹水的形成原因,因为腹腔感染本来就是出现腹水以后继发的。
(5)保肝治疗:对于改善肝功能有一定的效果,但如果单纯使用甘草酸类药则有水钠潴留的副作用,对利尿有妨碍。故应选择甘草酸类以外的保肝药为主。
(6)抗病毒治疗:对于改善肝功能有效,部分病人抗病毒治疗后可逆转肝病的严重程度,从根本上控制腹水的发生和复发,但对终末期病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