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王珂
3606
所有文章
0
查看次数
0
昨日次数
知识库 面肌痉挛的西医治疗
面肌痉挛的西医治疗
发布时间:2024-03-17
浏览:8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西医治疗面肌痉挛

西医传统的药物治疗多采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和地西泮(安定)等,其他药物如卡巴酚酊、非氨酯等,据报道对某些面肌痉挛有特效,但尚不足以推广应用,以往药物治疗面肌痉挛效果不佳时,临床可采用乙醇进行局部封闭,但往往导致面瘫,且易复发。而近几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的发展,肉毒杆菌毒素A(hotulinetoxinA,BTA)被广泛应用于面肌痉挛的封闭治疗,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与乙醇封闭相比,完全性面瘫发生的比例小,作用持久。

BTA是肉毒杆菌毒素中应用最广的毒素,为神经肌肉接点的阻断剂,通过阻断钙介导的乙酰胆碱的释放,达到降低其兴奋性的目的,因而可用于治疗面肌痉挛,且临床资料表明有90%以上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药效可维持3~4个月,其副作用为眼球发干,上睑下垂及轻度面瘫等。

研究表明,BTA在局部注射后可随血液循环到远处产生远隔效应,亦可随逆行轴浆运输至脊髓产生毒副作用。局部应用后可使肌纤维增多,使得运动单位重新分布。其毒性具有剂量依赖性,可产生“燃点现象”的精神过敏。

另外对于自主神经系统也有影响,可导致心慌、心悸和血压升高等。当与其他损害神经肌肉接头的药物合用时,毒性作用增大,这一现象在第一次注射BTA后14天检测到。基于上述原因,治疗面肌痉挛时推荐使用小剂量(12.5u),多次(每年3~4次),间歇性应用BTA。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