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提问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刘国凯
3459
所有文章
24
查看次数
1
昨日次数
知识库 儿童为什么容易肛瘘
儿童为什么容易肛瘘
发布时间:2024-03-17
浏览:10
手机查看

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在肛肠疾病中,有一种疾病的发病率很高,仅次于痔。这种疾病就是肛瘘。临床统计表明,肛瘘多见于青壮年,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专家认为,这可能与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皮脂腺是附属于皮肤的一个重要腺体,它的分布很广、除手、脚掌外遍布全身,以头面、胸骨附近及肩胛间皮肤最多。皮脂腺的分泌受雄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控制,在幼儿时皮脂分泌量较少,青春发育期分泌活动旺盛,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脂肪酸、磷脂、脂化胆固醇等。皮脂腺的发育和分泌受性激素的调节,青春期分泌活跃。

肛管直肠瘘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是与会阴区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处。整个瘘管壁由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内复一层肉芽组织,一旦发病经久不愈。

目前多按肛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将肛瘘分为4类。

1.括约肌间肛瘘。多为低位肛瘘,最常见,约占70%,为肛管周围脓肿的后果。瘘管只穿过内括约肌,外口常只有一个距肛缘较近,约3~5cm少数瘘管向上,在直肠环肌和纵肌之间形成盲端或穿入直肠形成高位括约肌间瘘。

2.经括约肌肛瘘。可以为低位或高位肛瘘,约占25%为坐骨直肠窝脓肿的后果。瘘管穿过内括约肌、外括约肌浅部和深部之间,外口常有数个,并有支管互相沟通。外口距肛缘较近,约5cm左右,少数瘘管向上穿过肛提肌到直肠旁结缔组织内,形成骨盆直肠瘘。

3.括约肌上肛瘘 为高位肛瘘,少见,占5%。瘘管向上穿过肛提肌,然后向下至坐骨直肠窝穿透皮肤。由于瘘管常累及肛管直肠环,故治疗较困难,常需分期手术。

4.括约肌外肛瘘。最少见,占1%,为骨盆直肠脓肿合并坐骨直肠窝脓肿的后果。瘘管穿过肛提肌直接与直肠相通。这种肛瘘常由于克隆病、肠癌或外伤所致,治疗要注意其原发病灶。以上分类在高低位方面较细致,有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

如肛管左右侧均有外口,应考虑为“蹄铁型”肛瘘。这是一种特殊型的贯通括约肌肛瘘,也是一种高位弯型肛瘘,瘘管围绕肛管,由一侧坐骨直肠窝通到对侧,成为半环型,如蹄铁状故名。在齿线附近有一内口,而外口数目可多个,分散在肛门左右两侧,其中有许多支管,向周围蔓延。蹄铁型肛瘘又分为前蹄铁型和后蹄铁型两种。后者多见,因肛管后部组织比前部疏松,感染容易蔓延。

检查:外口呈乳头状突起或肉芽组织的隆起,压之有少量脓液流出,低位肛瘘常只有一个外口,若瘘管位置较浅,可在皮下摸到一硬索条,自外口通向肛管。高位肛瘘位置常较深,不易摸到瘘管,但外口常有多个。由于分泌物的刺激,肛周皮肤常增厚及发红。

(1)小儿骶骨曲尚未形成,肛门内括约肌紧张度较弱,粪便易直接压迫肛管处齿线,肛窦粘膜擦破,易使细菌侵入致病。

(2)小儿常因尿布皮炎,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形成肛门周围皮下脓肿与肛窦相通,而成肛瘘。

(3)新生儿皮脂腺分泌亢进,感染形成肛周皮下脓肿与肛窦相通,而致肛瘘。

(4)新生儿生理性免疫机能不全,易发生肛门感染,形成肛瘘。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举报
取 消 确 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