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去年的诊疗方案曾经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描述为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认为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然而,新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做出了重要的修正,将其定义为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并指出其病原体是H7N9禽流感病毒。该疾病的严重病例通常会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这次方案的更新改变了H7N9禽流感的分类。那么,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何不同呢?北京市疾控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这个变化是基于卫生部门对H7N9禽流感病例的近一年的汇总分析所得出的结论。研究表明,H7N9的病毒传染性并不是非常强,只有有限的人际传播,因此将其分类为“感染性疾病”更为准确。
新方案还更详细地描述了H7N9的基因来源。可以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亚型包括H5N1、H9N2、H7N7、H7N2、H7N3等,而这次爆发的是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是一种新型重组病毒,其HA基因来自H7N3,NA基因来自H7N9,而其6个内部基因来自H9N2禽流感病毒。专家指出,这表明我们对这种病毒的认识随着病例的增加而不断深入,通过对分离出的病毒的科学定义将有助于指导和调整各级防控策略。
关于H7N9病毒的传播途径,新方案明确指出,感染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或者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排泄物,甚至是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播。这与之前版本中提到的“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或直接接触病毒感染”的描述有所不同。北京市疾控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新版本中将“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更准确地概括为“病毒污染的环境”,因为一些H7N9病例曾接触过携带该病毒的禽类笼子、容器,甚至是土壤和空气等大环境,不仅仅是分泌物或排泄物。这一定义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还对卫生疾控部门的现场清除和消杀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更为全面明确。
对于“不排除有限的非持续的人传人”这一表述,上述负责人解释说,根据目前了解的病例情况,H7N9病毒在人际传播方面确实非常有限,不是大规模传播。同时,“非持续的”更突出了传播性有限的特点,这是中国医学家通过对病毒近一年观察总结出的。他指出:“目前来看,报告的病例都是个案,散发,且相对独立,没有看到持续的传染迹象。”
另外,方案中提到,已经在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以及活禽市场环境样本中检测到和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尽管存在一些散发病例和个别家庭聚集发病现象,但尚无持续人际传播的证据。
方案还提到,根据潜伏期和现有H7N9禽流感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3-4天,明显缩短。这一改变是通过对近一年的病例研究得出的结论。新方案中的这一调整有两方面意义:一是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自我观察,如果疑似接触了禽类后,在自我观察4天左右如果没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即可“过关”;另一方面,对密切接触H7N9禽流感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