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1):患了荨麻疹后,会在整个皮肤,或皮肤的某一处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风团,有的病损可累及胃肠道。风团的颜色可为鲜红色、苍白色有的也可与正常皮肤一个颜色。形态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且此起彼伏。风团一般是随瘙痒的出现才出现的,并随瘙痒而不断增多,除剧烈瘙痒外,有的可出现明显的烧灼感,有的可相互融合成大片状。风团发作时间没有什么规律,1日可1次,有的可1日数次发作。发作可持续半小时到数小时不等。发作后可自行消失,消失后不留任何瘢痕。如果病损累及胃肠道,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的人还会出现发热现象。
荨麻疹的临床症状
2):急性荨麻疹病人随着风团的出现伴明显的瘙痒,而且是比较剧烈的瘙痒,病人常常忍不住要不停地搔抓,心情比较烦躁,有时甚至捶足乱跳,有的还想把皮肤抓破以求缓解,严重影响工作和休息。特别首次发生荨麻疹的病人,瘙痒更加明显。剧烈的瘙痒常常是病人求医的主要原因。当然,亦有少数病人感到瘙痒很轻微,能够忍受。慢性荨麻疹瘙痒程度比较轻,这一方面是风团数目少,范围小,另一方面,病人病程迁延后已习惯,对瘙痒的耐受性增强。由于风团时发时消,因此呈现阵发性瘙痒。白天因工作、生活注意力分散,故瘙痒感较轻,夜间注意力集中,对瘙痒的感受更明显,所以瘙痒较重。当然,人体本身生理节律昼夜变化对荨麻疹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3):中医是我国的一块绚丽的珍宝,千百年来为中国及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春秋战国时称风疹,汉代称隐疹,隋唐时代称风瘙隐疹、赤疹、白疹,元代称时疫疙瘩,明代称白婆瘼、逸风,清代称风疹块、鬼板疙瘩等,《千金方.隐疹篇》有风疹瘙痒,忽起如蚊啄烦痒,极者重沓袭起,搔之逐手起。赤疹热时即发,冷即止,白疹天阴冷即发等叙述。可见,中医学很早就对荨麻疹有研究。
中医认为荨麻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为:多因赋禀不耐,当风寒外袭或风热客表,则营卫不和,邪气郁于腠理,外不透达,内不疏泄而起风团。或饮食失宜,脾失健运,气滞于里或内有虫积,复受风邪而致病。肌肤蕴湿复感风热或风寒之邪,致营卫不和。肠胃湿热,外不得透达,内不得疏泄,郁遂外透而发。湿热内生化虫,虫死而毒素外溢。禀赋不耐如吃鱼、虾、蟹等腥物,动风内生,或肾肝营血不足,肤失濡养而成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