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手机端操作
打开微信或浏览器扫描二维码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也可侵犯眼睛、咽部、直肠和盆腔等处以及血行播散性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淋病通过性交传染,少数也可通过患者脓汁污染物传染,女性患者可通过产道传染给婴儿。
淋病病因分析
形态与染色(25%):
淋球菌呈卵圆形或豆形,菌体长0.6~0.8µm,宽约0.5µm,常成对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两粒豆子对在一起,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机体内,其形态较典型,多位于细胞浆内,慢性期则在细胞外,淋球菌革兰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染色时,菌体呈蓝色,用PappehheimSaathof染色时,菌体呈红色,背景为天蓝色,十分清晰。淋球菌在人工培养基上有五种不同的菌落形态,分别称为T1,T2,T3,T4,T5,其中T1和T2有毒力,T3和T4无菌毛,不能感染人类。
菌体结构(20%):
淋球菌的致病主要与菌体外面的结构有密切关系,淋球菌外面结构为外膜,外膜的主要成分为膜蛋白,脂多糖和菌毛,膜蛋白可使淋球菌黏附于人体黏膜上,通过细胞吞噬作用进人细胞,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细胞崩解,淋球菌扩散到黏膜下层引起感染,菌毛易黏附于子宫腔和口腔上皮细胞表面,有致病力及传染性。
抵抗力(25%):
淋球菌较为娇嫩,最怕干燥,适宜在潮湿,温度为35~36℃,含2.5%~5.0%二氧化碳的条件下生长,其生长的最适pH为7.0~7.5,淋球菌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差,在完全干燥的环境中1~2h即死亡,但若附着于衣裤和被褥中,则能生存18~24h,在厚层脓液或湿润的物体上可存活数天,在50℃仅能存活5min。
淋球菌对常用的黏膜杀菌剂抵抗力很弱,它对可溶性银盐尤其敏感,1∶4000硝酸银溶液可使其在7min内死亡,使脓液中的淋球菌2min内死亡,1%苯酚(石炭酸)溶液能在3min内将其杀灭,除耐药菌株外,淋球菌对抗生素敏感,但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逐渐有所提高。
病原体是淋病奈瑟菌,也称淋病双球菌,简称淋球菌,属奈瑟球菌科,奈瑟球菌属。
在人体尿道中可使葡萄糖发酵,但不能使果糖发酵,因此,可利用这一特性作葡萄糖发酵试验,以与脑膜炎双球菌鉴别,淋球菌不产生靛基质及硫化氢,在生长过程中可产生氧化酶,这在早期鉴定有一定意义。
根据淋球菌培养时所需要的氨基酸和核酸营养基础,可将淋球菌分为35个营养型,其中Arg,Hyx,Ura型淋球菌可引起无症状淋病及播散性淋病,对血清具有抗力,但对青霉素及其他一些药物则敏感。